這類孩子小時候難帶,長大后更有出息,家長越早悟透,孩子越早受益

Wendy媽 2022/04/19 檢舉 我要評論

經常有寶媽在后臺吐糟,家里的孩子太難帶了,簡直就是一個長了犄角的小馬, 既倔強又刺兒頭

不讓干啥偏干啥,一眼看不見,他就敢上房揭瓦。

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孩子還是那麼調皮。有時候只要犟脾氣上來了,誰都奈何不了他。

你說一句,他能頂你十句。家里有個倔強寶寶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家里也有一個「 倔強娃」,請好好保護他的伶牙俐齒。

在不涉及原則問題的前提下,允許他暢所欲言。

好好引導孩子這個犟脾氣,將他的「倔強」轉化成「韌性」,未來反而更容易有所作為。

倔強,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當你發現自己養了一個「倔強寶寶」,你會發現,只要孩子認定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不管什麼天氣,想穿裙子出去玩,一定要依著她;

正在畫畫,你叫他先吃飯,他非要畫完才去吃;

玩樂高拼插積木,能力沒達到,你想幫忙,他還不樂意,哭著也要自己做完。

倔強的孩子看上去很固執,但卻是一個「績優股」。

如果家長教育得當,孩子隱藏著那份巨大能量會被激發出來,讓他終生受益。

然而,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孩子倔強就是不聽管教。

很多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著如何對孩子調教。

而這,很容易導致兩個極端:

一是孩子屈從了,變成了「聽話」的乖寶寶,家長說什麼就做什麼,可孩子身上那些寶貴的質量也隨之消失了;

另一種則是孩子變得比之前更加「頑劣」了,任性、調皮、搗蛋,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真的成為了一個大人眼中「叛逆」的孩子。

事實上,孩子的倔強,是源于自我意識的萌芽和發展。

孩子的「自我意識」

總被家長誤解,進而造成很多的麻煩和誤會。

比如有的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之后,脾氣有些古怪和暴躁,很少會順著家長的意思。

如果家長不懂孩子「自我意識」的表現,就會認為這是孩子「叛逆」。

一般而言,「自我意識」從孩子1-2歲左右萌芽,3歲左右得到深度發展。

孩子2歲的時候,更多的是在用「脾氣」和父母對抗;

等到3歲時,大腦的知識儲備不斷增加,會從「脾氣」轉化為「觀點」,進入更高階層的自我意識發展。

這時候,加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發展,展現在家長面前的就是一個伶牙俐齒的「倔強寶寶」。

倔強的孩子,更有主見

尊重孩子的「倔強」,就是在保護孩子的主見意識。

德國心理學家海查,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意識的100名兒童和沒有這種意識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了十幾年。

結果發現:

兒童期 有強烈反抗意識的孩子,84%的人長大后意志堅強,有主見,能夠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能力。

沒有反抗意識的孩子中,只有26%的人成年后能堅持自己;

其余74%的人做事沒主見,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一塊沒有棱角的石頭,注定無法脫穎而出。

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毫無創造能力,必然成不了大事。

任何一個時代和領域的開創者,往往會堅持自己的主見,他們敢于挑戰權威,用行動去證實自己的想法。

父母尊重孩子的倔強,才能給他堅持自我主見的力量。

有主見,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存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父母親手斷送了孩子這種能力。

回想一下,當我們看到孩子「倔強」行為的時候,我們跟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不行,不準,不可以」,經常否定孩子的話,我們說了有多少?

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他會常常把「不」掛在嘴邊,來向父母表明「我要自己做決定」的態度。

如果孩子做決定的時候,父母進行阻止或批評,孩子就會感到無能、懷疑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敢做決定,害怕父母的責備,害怕承擔后果,更怕父母不再愛他們了。

漸漸地,孩子不敢說出內心的想法,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

他們壓抑、聽話、討好,長大后,缺乏獨立判斷,沒有主見,人云亦云。

倔強娃,這樣引導將來更優秀

孩子的脾氣太倔強,應該怎麼引導?

1、調整心態,尊重孩子。

面對「倔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無論孩子怎麼鬧騰,孩子都是親生的,打在孩子身上,痛在自己心里。

尊重孩子的「 自我意識」表現,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的不夠充分,或者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太大,孩子會失去信心。

有的甚至會用更加叛逆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2、控制自己的脾氣,多聆聽孩子。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沖孩子發脾氣,比如大吼、責罰等。

要知道,自我意識的發展會讓孩子變得更有主見,家長不合適的行為,極易引起親子矛盾。

倔強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聆聽,他們之所以倔強不聽勸,就是因為他們心里已經形成了一個自己的觀點。

而這個觀點造成了他們的不配合,孩子需要父母多花時間去聆聽。

父母在聆聽的時候,可以先認同孩子的行為或想法,這樣會有助于孩子平靜下來,家長也能通過孩子的訴說發現原因所在。

3、用規則約束,避免自己說「不」

如果說倔強是感性的,那麼規則就是理性的。

對于倔強的孩子來說,脾氣可以有,任性的行為也可以有,但一些原則上的問題,父母必須要做好把控。

而這,就需要提前給孩子建立規則。

給孩子建立規則的時候,避免用「你不可以」、「你必須」這類的詞語。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規則的制定,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什麼事情可以向父母請教,什麼事情堅決不能做,讓孩子有一個界限感。

規則的建立,要簡單、具體、明確,并且一點一點的建立,不宜太多。

用規則來約束孩子,比直接命令式的拒絕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

因此,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有調皮搗蛋、倔強的行為,家長一定要 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而這可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這類孩子小時候難帶,長大后更有出息,家長越早悟透,孩子越早受益。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