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恐懼」:父母逼著外向的孩子,難逃這三種結果

Wendy媽 2023/01/05 檢舉 我要評論

上完《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之后,吳鎮宇的兒子費曼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大家都期待著這個可愛小男孩的成長。長大之后,費曼喜歡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還會向網友傾訴感情。越來越多網友喜歡看費曼的日常,經常留言讓費曼表演才藝,費曼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他自爆自己「社交恐懼」。

不像外表看上去那麼可愛活潑,其實費曼是一個性格偏內向的男孩子,比起上節目、與人交流,他更喜歡一個人獨處,所以面對著熱情的網友,他會陷入「社交恐懼」之中。

很多家長都認為外向的性格才是最好的,內向就是不對勁。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種多樣的,小孩子的性格也都相差很大。有些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性格外向,而有的孩子就喜歡安靜獨處,天生內向不喜歡太多的交流。內向性格的孩子有很多優點,比如沉穩從容、熱愛思考、邏輯思維強等等。如果家長逼著孩子外向,反而會害了孩子。

一、 被逼著外向的孩子,難逃這3種結果

1. 性格異常

被逼帶上面具,沒有孩子是愿意的。一開始孩子會因為父母權威而選擇改變,但是等到內心越來越煎熬的時候,孩子也產生了反抗的意識。一方面他又想做自己,一方面又要時時刻刻「演戲」。痛苦之下,孩子容易養成異常的性格,難已成長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2. 逃避現實封閉自己

因為性格內向不受歡迎和喜愛,孩子又厭倦了裝作外向,他就越來越傾向于逃避現實,變得更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厭惡一切的社交,最糟糕的就是像費曼一樣患上「社交恐懼癥」。逼著孩子外向,只會讓孩子更加封閉自己,不會真正變得開朗。

3. 親子關系變差

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家長其實是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顆怨恨的種子。如果親子雙方不能坐下來好好溝通,那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差。親子關系變差,溝通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以此形成惡性循環。

二、 避免孩子患上「社交恐懼」,家長應該怎麼做

1.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想法

無論是外向的孩子,還是內向的孩子,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想法,讓他在童年時期快樂開心地成長。別以為孩子太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其實他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并且保護他的個人特質。

2. 遵循成長規避,不揠苗助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有些孩子可能小時候內向,越長越大就變得外向,這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家長應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做好每個階段的引路人角色就好,不必強迫孩子加速成長。

孩子的性格多種多樣,內向個性也是十分常見的,家長們無需過度擔心,只要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不必拘泥于性格特征。與其逼著孩子外向,不如多做引導,讓孩子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幫助他在成長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