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隨著社會的發展,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對于那些家境一般的孩子來說,好好讀書可能就是他們擺脫原生家庭狀態的一個最好的途徑。
我有一個朋友z,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小時候住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里,雖然生活艱苦,但是朋友的父母是非常開明的,他們從小就告訴z,要想改變家里現在的生活狀況,就要努力讀書,走出這個小村莊。
在父母的支持下,朋友z考上了一所一流大學,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份不錯的工作,在這個城市安了家。在自己有所建樹之后,他把父母接到了身邊,現在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的非常幸福。
而因為自己的這個經歷,朋友z對于他的孩子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教育孩子,要想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就要努力讀書,不能懈怠。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家長的看法有所不同,有人認為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發展,有的則認為應該火力全開,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但聰明的家長往往會通過一些方法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從而自己主動讀書。
但在現在社會,真正能夠靜下心來認真讀書的孩子,確實不多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當代社會一些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誘惑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在小時候,壓根沒有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
為什麼說好的閱讀習慣是孩子愛讀書最重要的一個條件?
在還是胎兒的時候,孩子們最 先發育成的就是聽力,大約在他們 32周,就已經能夠 聽到外界的聲音和父母說的話,還會做出一些回應。而這個時期,一些注重胎教的父母,已經開始給寶寶閱讀了,他們會每天讀一些繪本和童話故事等等,讓孩子在肚子里,就習慣父母的閱讀。
這個閱讀的習慣有的父母能夠堅持很長時間,比如說晚上睡前講故事等。當閱讀成為孩子平常的一個習慣之后,他們就會愛上讀書,甚至不用父母強迫,自己就能主動讀書。
讀書對于孩子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當今的教育背景之下,不光是家長,就連老師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其中包括一些優秀課外書的閱讀。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
相比較于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讓自己的未來更加優秀,最好的途徑就是學習,這是他們唯一能夠超越有錢人家孩子的方法。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說的 「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除了父母和學校的教育之外,在書本中,孩子也能夠增長更多的見識,可能現在所讀的書籍并不能馬上顯現出他的作用。
但就像有句話說的: 那些你讀過的書,終將成為你的骨血,改變你的命運。當需要的時候,書籍的閱歷會成為孩子的底氣,讓他們更加有信心去面對將要到來的困難和考驗。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讓孩子晚點培養他們讀書的習慣,好習慣的培養從來都不嫌晚,可能當你意識到要去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時候,別人已經領先你很長一段了。所以要讓孩子愛上讀書,就應該在他們小的時候就注重去培養。
怎麼樣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呢?
1、父母的榜樣作用
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注重自己的榜樣作用對父母來說很重要。
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個充滿書香世家的氛圍中,當周圍的長輩父母都在安靜閱讀的時候,孩子會去拿著手機玩游戲或者看動畫片嗎?或者說孩子能夠在充滿嘈雜的麻將聲中安靜的做在那里閱讀嗎?
要想讓孩子愛上讀書,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榜樣作用,自己要愛閱讀,做好孩子成長的正面榜樣。
2、不要太固化閱讀的場景
有些家長認為,閱讀就是要在書房或者圖書館里進行的,只有在這些地方拿起書本,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閱讀。
這樣想其實是錯誤的,真正愛讀書的人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拿起書本就可以抽空閱覽,比如說在沙發上、陽台上、地毯上,甚至可以在戶外公園的草地上。
因此,家長不要太過于固化孩子閱讀的場景,要讓閱讀的習慣滲透在孩子平常的生活中。
3、閱讀的方式不要太死板
僅僅拘泥與書本的閱讀形式會讓孩子覺得太過于生硬,尤其時讀到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時,如果光讓孩子用書本上解釋的內容來理解,很容易就會打消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Tips:家長不妨改變形式,讓孩子讀書的方式不要過于死板和強硬,在閱讀時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時,家長可以動手和孩子一起實踐,在玩樂和游戲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結語:
讀書確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每天除了要學習新的知識,還要做很多的作業,孩子們也很有壓力。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在背后給他們支持和鼓勵,在他們想要放棄的時候告訴他們, 吃的了學習的苦,才不用將來吃生活的苦,成長只有一次,千萬不要錯過了讀書的寶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