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謝是我以前合作的一家母嬰店老闆,她有錢有貌有能力,但就是屢屢碰不到好男人!
因為我跟她合作過幾次,她知道我學過心理學,于是就開始找我咨詢:為什麼她總是碰不到好男人呢?
後來我跟她展開了好幾次的咨詢,我在咨詢中最主要的是了解她三歲之前的情況,因為在心理學中 孩子成年后的各種心理障礙,心理問題都跟三歲前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系。
我當時就捕捉到了一個信號,她跟她媽媽聊天的時候,她媽媽就說她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吃巧克力。
因為有一次鄰居家來了客人買了巧克力,她吃過一次之后經常會跟媽媽說要吃巧克力,但是小的時候家里面條件不是很好,而且覺得孩子吃巧克力就是零食,還會傷害牙齒。
所以她的媽媽基本上都不給她買,都是跟她說家里面沒有這麼多錢,而且吃巧克力對牙齒不好等等。
02
小謝小時候家里面條件確實不太好,所以她 國中畢業就出來打拼打工,后面自己開店做了老闆,在城里面也買了房子,不僅自己買了一套,還給自己的媽媽買了一套,可以說是事業有成了。
經常給自己的父母買衣服,還帶自己的父母去旅游,父母每次回到村里面都夸自己生了一個好女兒。
但是小謝卻經常碰到渣男,小謝說只要這個男的對自己好一點 ,給自己買巧克力買花,自己很容易就覺得心動,覺得這個男的哪里都很好,然后就陷入 熱戀。
最終卻發現這些男人看上的是自己的錢,就希望少奮斗幾十年。
03
我告訴小謝其實你之所以碰到渣男的源頭,是因為小的時候你很想吃巧克力你媽媽不給你吃,這是我們內心一種 求而不得的心理在作怪,當我們求而不得的時候,我們內心會更加渴望。
這種渴望已經成為一種 魔咒,自己滿足自己沒有辦法打破這個魔咒,而是希望別人來滿足自己。
所以這些渣男就通過你的聊天和你的感受,知道你喜歡什麼, 投其所好給你買巧克力給你買花,這些都是小錢,他們會謀求更大的利益,希望騙到你做老婆,之后可以少奮斗幾十年!
很多家長都 會限制孩子的各種渴望,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想吃手指,家長不讓孩子吃,結果孩子慢慢長大了就學會啃手指,甚至到成年之后還啃手指。
孩子小的時候看到別人吃一顆糖非常的想吃,但是父母說吃糖對牙齒不好,不愿意給孩子吃。
慢慢等孩子長大了開始 狂吃糖,覺得只有吃糖才能讓自己心情好一點,只有吃糖才能讓自己開心一點!
04
之前見過一個網友說,自己從小學到高中,父母 從來不讓自己在外面吃東西,從來不給錢給自己買零食。
到了高中畢業之后,因為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父母才放開對她的管制,會給錢給她讓她自己去買菜買飯吃。而她從來不買菜買飯,而是買辣條,把自己吃得滿嘴都是泡。
自己結婚之后家里面的 零食都是一箱一箱的買,而自己的兒子出生之后對媽媽買的零食卻不太感興趣,因為家里面有了太多,他覺得不珍惜,吃兩口就不吃了!
鄰居有一個二哥,因為胃出血老婆就嚴格的限制他不讓喝酒,一滴酒都不要喝,而這個二哥每次偷偷的出門都是跑去喝酒,而且一喝就是喝醉,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 越禁止越渴望!
當孩子有想吃巧克力的需求時,我們要做的 不是完全禁止,而是給孩子吃,但是前提是告訴孩子巧克力吃多了容易胖,如果你擔心自己胖的話,可以一邊吃巧克力一邊運動。
巧克力吃了可能會傷害你的牙齒,所以吃完之后你要 漱口。
對于孩子的需求,我們只是告訴他后果,讓他自己去判斷,然后由他去選擇。
這樣孩子在童年時候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到了他長大, 他的內心就會更加的 豐盈,他的內心就會更加的強大。
他就能知道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不會因為別人的一束花一頓飯,一個巧克力就感動,我能 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以當我們的媽媽碰到孩子說想吃巧克力,想吃零食的時候,你要想一想是不是要把孩子這種正常的需求給壓抑住,還是告訴孩子后果滿足孩子。
如果孩子的需求被壓制,成年之后更加容易被別人欺騙,更不容易形成正確的婚戀觀。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