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也得會說話,踩了這3個坑,越說孩子越不愛聽】
批評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三個坑我們如果踩了,我們說得越多孩子越不愛聽。
第一個坑就是我們特別喜歡翻舊賬,有的家長表達是特別的碎每次都要從解放前一直說,到了解放后,孩子都不知道咱們說話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這種情況我們的批評還有什麼意義?那麼正確的做法在批評他的時候一定要突出重點,就針對于今天的這件事就行,一定不要說得太長,這是一個核心關鍵。
第二個坑就是咱們特別喜歡夸張,有的家長生怕孩子不長記性,或者總怕對方對錯誤沒有感覺。
于是我們就故意地夸大事情的嚴重性,那麼這種的批評會讓孩子感覺到內心非常的排斥,就感覺我們說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事實,在內心當中他就很難服氣。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咱們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去說話,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第三個坑就是咱們特別喜歡東拉西扯,本來孩子可能是今天早上遲到了,結果一直扯到了孩子不愛學習,然后又扯到了他沒有學習責任心,然后又扯著扯著,甚至于扯到了他和他爸爸是一個德行,然后一堆的毛病等等等等,如果這種情況孩子能受得了嗎?
你可能表面上看著孩子他在那兒聽,其實他只不過是硬著頭皮再熬時間。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我們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就事論事,然后把重點放在如何改變上,你踩過這些坑嗎?
那麼,怎樣才是有效的批評?
01、冷靜、客觀、不帶情緒化的、就事論事地批評孩子。
02、南風效應:父母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錯誤。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效果更好些,就如南風一樣,孩子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批評,改正錯誤。
03、三明治效應:先表揚再批評。
溝通大師戴爾·卡耐基說:「在傳達令人不愉快的看法之前,先表揚優點,這有助于別人接受意見。」
美國兒童發展障礙診斷治療專家、《直覺養育的力量》作者斯蒂芬·卡馬拉塔教授也指出:
一般來說,每指出孩子的一個缺點,至少要找出4、5個優點,同時,不要一次指出孩子的太多不足,以免孩子覺得自己是壞孩子,從而陷入消極、怠惰。
三明治效應是指把批評的意見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