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是鄰居的兒子,樂樂3歲的時候非常喜歡喝酸奶,有一次他想把箱子里所有的酸奶都打開嘗一口,媽媽怕浪費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誰知樂樂立馬坐地上哭起來,嘴里大聲喊著:「開,開,開……」
媽媽看著嘶聲力竭的樂樂,有些心疼但是又很生氣,這已經是樂樂第無數次用哭來要挾媽媽為他做事情。如果不滿足,他就會使勁地哭,直到哭吐為止。可是樂樂媽媽即使一次次妥協了,樂樂也并沒有因此改掉哭鬧的習慣,反而變本加厲。
寶寶哭鬧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父母要懂得跟孩子說「不」。那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不打罵孩子,把他帶到人少的地方
家長遇到孩子哭鬧時,不打也不罵,而是把他帶到人少的房間或角落,先讓他哭一會兒,不要這個時候跟他講道理,更不要阻止他哭泣。
第二步,讓孩子多哭一會兒
家長要適當地讓孩子多哭一會兒,平靜地看著他哭泣,而非氣憤或大聲吼「不許哭」,否則即使孩子不哭了也是被你嚇到了,而非真的釋放了情緒。
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孩子哭鬧時,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是試圖阻止。要知道哭鬧、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才是。」
第三步,等孩子情緒平穩了,關心安撫
孩子哭了一段時間,看你沒有反應,自然會停止哭泣。這個時候你看他坐在涼地板上,給他遞個墊子或者拍拍他的背,幫他擦擦眼淚,問問他還要不要哭。小家伙這個時候要還想哭就讓他繼續哭,不哭了就關心關心他,但是不能妥協。
第四步,解決問題
最后,等孩子徹底平復了心情,再來解決問題。家長要告訴孩子的是:「如果你有什麼需要媽媽做的事情,要好好告訴媽媽理由,而不是哭鬧來要挾,越哭鬧越解決不了問題。「
孩子可能根本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但是一次兩次以后,他就會知道哭鬧不能讓父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