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叫「媽媽」變成「媽」,雖一字之差,蘊藏的含義卻大不同

Wendy媽 2022/06/14 檢舉 我要評論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女兒突然對著我叫了一句「媽,去給我沖奶粉,我想喝奶」。

就這一句「媽」我簡直震驚,4歲大的娃說話咋就開始這麼老成了?「媽媽」都不叫了,直接省略升級成「媽」了,說不定過段時間還能升級成「老媽」了。

娃突然淡定地一聲叫喊,反倒是我這個老母親的心里五味雜陳啊,突然感覺心里空落落的,挺難受!看來,孩子是真的長大啦!

孩子從叫「媽媽」變成「媽」,雖一字之差,蘊藏的含義卻大不同

看似是簡單的叫法問題,實際上這背后可是隱藏著大變化呢。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會在不斷地進步,單從孩子對媽媽的叫法來看,我總結主要有2點變化。如果你也想知道,那就跟著我一起往下看看吧。

1、思想變化很大

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是完全沒有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小嬰兒的一切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去模仿和學習。

慢慢地孩子學會了翻、爬、坐,嘴巴也能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都是孩子進步的表現。媽媽在照顧小嬰兒的過程中會與孩子建立第一個社會聯結,也就是說媽媽是小嬰兒最信任和依賴的人。

當孩子成長到3歲左右的時候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都會得到很大的發育,這個階段孩子能夠掌握1000個左右的詞匯量,孩子不僅僅會說詞語,簡單的句子也會表達了。

你會發現身邊這個小人兒時不時地會冒出一些「金句」,孩子模仿大人的樣子一本正經地說話,真的是令人捧腹大笑。

與此同時,孩子這個時候也會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當家做主」的想法,不接受自己被媽媽完全控制的局面。

孩子也許會跟媽媽對著干、媽媽讓孩子做的事孩子一定會說「不」、孩子有時候會學著其他人開始叫「媽」,這些行為都預示著孩子開始長大啦,她已經滿滿在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了。

女兒現在就處于這個階段,每天早上給她穿衣服都是一件令人很頭痛的事情,因為我的眼光總是達不到她的要求。

我會按照當天的溫度給孩子搭配合適的衣服,因為要上幼兒園講究舒適方便為主,可是這娃完全不吃我那一套,每天都很嫌棄我的搭配,一定要自己去挑選衣服,不論刮風下雨都要穿上裙子,美其名曰自己是小公主,一定要穿花裙子打扮的漂亮。

又比如有時候她會開始對著我叫「媽」,用最溫柔的語氣指揮我幫她干活(想想那個畫面就很好笑)。

如果你家娃也變成了一個「小大人」,開始叫你「媽」,你可要清楚你家娃生長發育已經上了一個臺階,孩子開始獨立啦!

2、心理趨向成熟

《社會心理學》中把孩子的自我發展分為3個階段,即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

孩子的成長會完整地經歷3個階段,這也是孩子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生理自我的時期孩子處于嬰兒期,這個時候孩子并沒有形成自我意識,基本上所有的行為都是依靠或者模仿父母的言行,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引導至關重要。

親子關系親密的家庭中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非常高,這是孩子對父母信任的體現,孩子表達愛意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昵爸爸媽媽,一聲輕輕地「媽媽」就能夠讓媽媽感到無比滿足。

到了社會自我階段呢,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喜歡對外社交啦,每天渴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喜歡融入集體的生活。

女兒現在就特別喜歡交朋友,到樓下玩的時候看見有同齡的孩子,她就會主動上前去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或者問「我們可以做好朋友嗎?」,有時候遇到自己覺得合得來的小朋友,2個人還會邀約到家里一起去玩,這個時候孩子都會特別開心。

孩子的交往重心慢慢開始轉移,孩子不再以媽媽為中心,而是想要拓展自己的交際范圍和人際圈子。

孩子為了融入同伴當中獲得認同感,她會按照同伴當中的「潛規則」來改變自己的言行。

如果同伴中有小伙伴喜歡把「媽媽」叫做「媽」,這個時候孩子也會跟風叫「媽」,這會讓孩子獲得一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畢竟同齡孩子對自己的認可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獲得得事情。

到了心理自我成熟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基本上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孩子對自我和周圍世界的看法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媽媽說的話孩子不一定就會很認同,孩子想要獲取完全的思想獨立,擁有人生主動權。

你會發現孩子對于媽媽的態度可能會有180度大轉變,以前跟媽媽很親密的那個孩子不見了,現在的孩子更喜歡有自己的小秘密,對媽媽的稱呼也會直接叫「媽」或者「老媽」。

如果你家孩子剛好到了這個階段,你千萬不要傷心,反而應該高興,這說明你家的孩子真正長大啦,而你作為媽媽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放手,退居二線。

也許這個過程你會很不適應,自己從小悉心照顧的孩子投入了大量的愛和精力,可你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的責任就是在孩子還沒有能力的時候扶持她們,等到她們自身強大的時候及時放手。

3、孩子長大了會隱藏情緒

小時候的孩子雖然會不懂事會惹媽媽生氣,但也會撒嬌哄媽媽,雖然是為了逃避批評和懲罰,但也讓媽媽有著很深的幸福感。

但漸漸的孩子開始長大,不再犯一些說過多次的錯誤,同時也不會再和媽媽撒嬌,甚至連一句簡單的「我愛你」都難以啟齒,感覺很羞恥,將情緒隱藏的很深,稱呼也就隨之有了變化。

4、孩子和家長存在隔閡

有時候,親昵的稱呼就是感情好的表現。從「媽媽」到「媽」的變化,不僅僅是字數的減少,更多的可能是孩子對父母的親切感減少了。尤其是孩子和父母經常分隔兩地的家庭更要注意到這一點。

其實,孩子心理出現了變化也意味著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發生改變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