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而在孩子犯錯之后,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想著批評孩子,想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可是很多家長不知道,批評孩子其實也有不少講究,如果沒有注重細節問題,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
批評孩子有講究,謹記「五不做」原則
首先,父母要記住, 不要在人多的場合去批評孩子,或是在孩子的朋友、同學面前十分嚴厲地批評孩子。因為孩子的年齡雖然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尊嚴,也愛面子,如果當著人多的場合或是在孩子朋友面前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到自尊受到傷害,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叛逆,甚至有可能當場做出反抗的行為,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其次, 父母們最好也不要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去批評孩子,有些父母比較喜歡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對孩子發脾氣,或是指責孩子,但這其實會影響到孩子的進食情緒,孩子一旦情緒較為低落或是煩躁,就會讓身體內的激素波動幅度較大,從而影響到腸胃的正常吸收和消化功能,這也是不讓父母們在餐前或是進餐過程中批評孩子的關鍵原因。
再者, 也不建議父母們在孩子入睡之前去批評孩子,可能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在睡覺之前更聽得進去道理,于是就會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去批評孩子,殊不知孩子在睡前需要保持較為穩定的情緒,否則如果情緒起伏過大,會影響到孩子的入睡狀態,甚至可能讓孩子失眠、夢魘等等。
除此之外, 有些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同樣也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很難克制住自己的怒火。這一點是可以理解家長的,但仍是希望家長們可以多加注意,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將怒火在批評孩子的同時發泄出來,否則孩子一旦有頂嘴的行為,可能會「火上澆油」,到時候父母可能就會直接上手打孩子了,讓事情變得更加嚴重,也可能會讓孩子更叛逆。父母們在批評的時候最好要理性一些,而不是一邊批評一邊發脾氣,否則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最后, 也希望父母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做到不要去比較。因為通常父母們在批評時多會說一些「你看看某某某的孩子,又乖又懂事,學習又好,你再看看你……」諸如此類的話語,會讓孩子更加敏感、自卑,也有可能會刺激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難以接受,也可能頂嘴「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你怎麼不讓別人做你的孩子。」等等,到時候父母應該如何收場?結果就是傷害了親子感情,得不償失。
足以見得,批評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蘊藏的講究有不少,父母們要多加注重,盡量不去踩雷,讓批評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而不是為了批評而去批評孩子,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而不是進一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