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為啥鬧情緒?」
「孩子怕黑睡不著要怎麼辦?」
其實,每個孩子的安全感,
都是由父母的「及時回應」而建立的。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只能從周圍人的反應中,
判斷自己是否獲得足夠的愛。
足夠有安全感,才能騰出精力來做更多的事情。
父母做好這4點,安全感將伴隨孩子一生。
1、撫養人和成長環境的穩定。
如果孩子還比較小,
盡量由固定的撫養人帶,
最好是父母親自帶,不要頻繁更換撫養人。
2、撫養人的情緒關注。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肢體語言。
不要一邊跟別人談話、玩手機,
一邊敷衍他,這會讓他感覺自己被忽視。
和孩子說「晚安」時,不妨再加上一句「媽媽愛你」。
另外,類似「怎麼了,寶寶?媽媽在這,媽媽愛你」的話,說再多也不過分。
父母的愛意會讓孩子心中種下「穩定客體」的種子。
3、夫妻關系的穩定和諧。
如果長期感受到父母的負面情緒,會形成災難性思維:
認為世界充滿不安,一切都會往最壞發展。
孩子只有感覺身后是穩定安全和諧的,
才能有勇氣真正走向更大的世界。
4.情緒問題處理得當。
無論孩子是哭泣或表現出脆弱,
父母都不要推開ta,
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會自己安撫自己,
只要感到焦慮,便會煩躁和大哭。
媽媽們需要幫ta平靜下來:
抱起來,安慰ta,幫ta放松,
懂得仔細詢問孩子當下的情緒,
并一步一步給予安撫。
在以后,ta她才會知道如何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