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老母親在養娃路上的「心疼事兒」,有一件肯定是—— 給孩子買衣服。
新買的衣服才穿過一季,等第二次拿出來給孩子穿時卻發現:孩子長個兒了,衣服變小了,花的錢又浪費了。
老母親倒也不是心疼那幾十幾百的價錢,只是覺得孩子穿衣的速度跟不上長個兒的速度, 不值當!
如果這個時候,有親朋好友伸手支援:我家孩子還有穿剩的衣服,要不要打包送你家娃穿?
相信此時此刻的老母親,一定歡欣雀躍吧?
講真,兒子小的時候,面對朋友的饋贈,我無比感激,覺得那真是「雪中送炭」。
雖然有時候送過來的衣服并不那麼合身,有些款式也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衣服上也總有這樣那樣的「點綴」,但「實用」成為主導價值,也就欣然接受。
一開始,舊衣服穿著孩子身上,孩子滿不在乎,老人也津津樂道: 小孩子穿百家衣,福氣好。
但漸漸地,隨著孩子長大,關于「舊衣服」該不該給孩子穿,卻有了新的思量。
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若家庭物質條件允許,永遠不要給孩子穿舊衣服!
當然, 「永遠」這個條件有待商榷,但若孩子上了幼兒園,如果條件允許,諾媽真的不建議再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孩子穿舊衣」背后的心理影響。
一、影響孩子審美觀
孩子4歲左右,會進入「審美敏感期」,你會發現小女孩特別喜歡翻媽媽的梳妝臺,口紅、指甲油、面膜……這些化妝品,都會成為小女孩夢寐以求的心愛之物。
小男孩也會對自身有美的追求,包括發型、衣服等。
網上曾經有一個追求發型的小男孩哭著走紅,原因是理發師剪了不是他理想中的發型。
「要是再圓再方一點就好了!」
「我要的是閃電,這是個2!」
孩子不僅會判斷好不好看,并且還能明確細化審美要求。
小男孩的表現逗樂了很多網友,實際上,這預示著孩子正在經歷「審美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審美意識開始萌芽,對自我形象具有很強的主見。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作者孫瑞雪老師指出:
「童年期的審美,奠定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質量,并且決定一個人成年后的氣質。」
當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如果父母繼續給孩子穿舊衣服,會影響孩子的審美觀。孩子對「美」或「不美」不敏感,隨著年齡增長,他們也會缺乏對完美的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孩子的審美觀,并不是一定要給孩子買父母認為的「好看」衣服,而是要買孩子認為的「好看衣服」。父母甚至適當要放手給孩子選擇權,帶孩子衣服鞋襪時,讓孩子自己挑自己搭配。
如此,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才會持續追求自身的完美。而這種能力,在孩子成年后對提升個人氣質,尤為重要。
二、孩子被動接受「控制感」
父母給什麼,孩子穿什麼,當一個孩子習慣了被動接受,無形之中,他失去的是一種「控制感」。
「控制感」在心理學上通常指一個人相信自己的選擇、判斷,并且認為自己的行為和對應的結果存在一致性。
一個孩子,如果一直被動接受父母穿舊衣服的安排,不僅無法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還會形成被動接受的認知——覺得自己永遠無法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的衣服。
這種被剝奪「控制感」,還會從穿衣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時間一久,孩子就會「習得性無助」,遇到事情就會產生「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消極心理。
三、警惕「暈輪效應」
心理學有個效應叫做「暈輪效應」,大意是指:一個人如果留給對方良好的印象,他就會被籠罩在積極肯定的光環里,隨之被賦予一切美好的質量;相反,如果他留給對方的印象是差的,各種不好的質量也容易安在他的頭上。
孩子穿得好不好看,得不得體,不僅能夠從外在給予人美感,也能從內在影響孩子自信。
曾經有一個公益短片,記錄下小女孩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帶給路人的不同反應。
鏡頭中的小女孩一開始打扮得非常漂亮又干凈,她一個人靜靜地站在街頭,很快就吸引了路過的人群。有不少人彎下腰,關切地詢問:她是否需要幫助。
但同一個小女孩,當她穿著邋遢的衣服站在同一個地方,許久,路人視而不見。
同樣的測試被安排在餐廳。
當穿著干凈整潔的小女孩來到別人的餐桌前,迎接她的依然是關切而又溫柔的目光;
等她換上一身臟衣服,人還沒有走近餐桌,人們的眼里都是滿滿的嫌棄,甚至有大人將他驅逐。
這個測試,不僅看到路人對小女孩不同外貌下的不同反應,與此同時,你會發現,實驗中的小女孩也受困于自己的外在形象。
當她穿著漂亮的衣服時,她的眼中是有神采的,她是自信的;但當她穿上臟兮兮的衣服時,她整個人都顯得黯淡無光。
「暈輪效應」不僅會讓外部環境影響對一個孩子的判斷,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孩子的社交。
孩子世界雖小,但也是一個小江湖,在光鮮亮麗與不修蝙蝠之間,很多孩子往往選擇前者。
三歲以后的孩子大多進了幼兒園,即便孩子本身對穿著并不在意,但在群體中,他也會慢慢在意小伙伴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那些「童言無忌」也難免帶給孩子心理傷害,導致孩子自我價值感不強。
如果孩子長期被強制穿舊衣服,長大后甚至會產生「報復性穿戴」。一旦孩子擁有了自主選擇衣服的權利,他會無法自控地將大部分開支都花費在衣服上。這其實是孩子從小缺少某種東西的自卑心理導致的。
四
不是別人的舊衣服不能穿,而是當孩子漸漸具有自主意識的時候,父母們要學會有選擇地給孩子穿衣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的審美觀。
畢竟,愛美是每個人的本性;而審美教育,是孩子需要的一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