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再玩3分鐘」,家長兩種不同的回答,成就孩子不同未來

Wendy媽 2023/04/13 檢舉 我要評論

以下這些場景,相信家長們并不陌生吧:

當我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總不聽話,磨磨蹭蹭就是不干。孩子一邊握著筆,一邊嚷著想看電視、玩手機。

作業反復出錯,當家長的這時候都快被孩子氣炸了!

孩子看爸媽不為所動,于是就跟爸媽軟磨硬泡,使出渾身解數的跟媽媽撒嬌: 「媽媽,我再玩3分鐘就寫作業行嗎?」

如果父母答應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絕對不會只玩3分鐘,最后家長只能強制性的關掉電視,奪出手機。

不知道家長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是怎麼回答孩子的呢?

以下這兩種不同的回答,塑造了孩子不同的未來,孩子將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家長這兩種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未來

第一種:「快去玩吧,別來煩我」

在孩子小的時候,這大概是父母普遍的一種做法,因為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也沒有要做的事情, 只要孩子不煩我們,自己能清閑一會,就只好讓孩子繼續玩。

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家長不遵守諾言,只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孩子會覺得即使是和家長約好的事情,我們也可以不遵守,只要自己跟爸媽撒個嬌,爸媽肯定會同意。

長此以往,孩子會突破時間的限制,漸漸的 家長在孩子這里 沒有了權威性,以后孩子也會很難讓你管教。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小時候,該立規矩就要立規矩,立下了也必須遵守。

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下去,在未來做事就容易 拖拉、得過且過,隨意散漫的態度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步入社會都很難成功。

第二種:「先把作業寫完再給你玩」

即使家長要拒絕孩子,也要學會委婉一點,和孩子共同商量。讓孩子有 時間觀念,要明確告訴孩子說好的約定就一定要遵守。

讓孩子先玩作業再玩,不僅教會了孩子要信守承諾,還讓孩子學會了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這種行為給孩子帶來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孩子知道爸媽是遵守承諾的,以后對于爸媽說的話會下意識的選擇聽從,爸媽在孩子這里就樹立了 權威性。

家長兩種不同的回答,看似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是在將來,孩子的人生軌跡可能發生變化。

孩子不愛寫作業,爸媽應該如何教育?

1.委婉拒絕孩子想玩的要求,讓孩子接受被拒絕

父母應該選擇一種 堅定而溫和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委婉拒絕孩子想繼續玩的要求。

堅定的要求孩子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寫完作業之后才可以玩,并且規定好玩的時間,如果孩子超過了這個時間,父母可以有 一些小懲罰。

溝通的語氣一定要平等,柔和, 以建議、勸阻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免得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養成好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律

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律是很重要的,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但是我們培養孩子的品質,并不是一時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不斷進步,優秀的行為習慣會伴隨孩子的后半生,成為孩子生存、生活的籌碼。所以我們要從小給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