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一般都是在外面賺錢養家,孩子平時和母親接觸最多,和母親的感情也是比較好,母親在家里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教育孩子,那麼母親要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變的更優秀呢?媽媽在這三件事情上越能「忍」,教育出來的寶寶就越優秀。
一、「忍住不幫孩子」
「媽寶」這個詞匯大家都不陌生,為什麼會出現「媽寶」呢?因為母親總是幫孩子做任何事情,導致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朋友的兒子就是這樣,朋友總覺得男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夠了,總是幫她兒子做好任何事情,幫他穿衣服、收拾書包、收拾臥室,什麼事情都不讓她兒子做,這導致她兒子連最基本的掃地都不會,上了住宿學校以后無法適應,沒辦法她只能過去給孩子陪讀了。
溺愛孩子是以愛為名義的傷害,對待孩子千萬不能溺愛,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自理,有的母親可能覺得孩子掃地太慢了也掃不好,就不讓孩子掃地,這樣做是錯誤的,要讓孩子學著做,母親一定要忍住不要幫孩子。
二、「忍住不兇孩子」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母親要忍住不要兇孩子,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詢問孩子為什麼要那樣做,這樣孩子就會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小時候喜歡拆家,拆遙控器、玩具等,將家里搞得一團糟,其實這是孩子動手能力強、愛動腦的表現,母親一定要支持,不要因為孩子拆家了就兇孩子,讓孩子不要做一些事情。
三、忍住「看著」孩子
很多母親是孩子的定時鬧鐘,給孩子規劃好了時間,陪孩子做作業,看著孩子寫作業,這樣是不對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自主能力,沒有母親陪著他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母親要幫助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時間,要讓孩子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要幫孩子安排好一切。
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適當學會示弱,孩子依賴母親,覺得母親什麼都能做好,母親可以向孩子示弱,表示這件事情媽媽也不會,教育果果的時候我就會這樣做,果果剛開始學疊被子的時候,總是不想疊被子,想要依賴我,我會告訴她:寶貝,媽媽很累,你要學可以嗎,將來幫媽媽疊被子。
媽媽不一定要永遠是孩子的超人,要學會得體地退出孩子生活: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