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輸不起的孩子,也贏得不漂亮
周末下午,一家三口玩「大富翁」,誰料盡興開場,卻敗興收場。
吃過午飯,兒子有些不滿抱怨:「爸爸媽媽,為什麼我越長大,你們越來越不喜歡陪我玩?」
兒子的靈魂發問,讓我們有些慚愧。的確,隨著他慢慢長大,「陪他玩」漸漸成為一件「稀有事」。
當下,我和老公決定陪孩子玩一局大富翁。
兒子興奮而又幸福得不得了,可開局沒多久,他的情緒急轉而下。原因無他,因為運氣不好,他錯過買城市土地,卻不斷踩入他人陣地,一次次賠錢,很快輸得破產。
兒子嘟嘟囔囔著,忍不住紅了眼睛,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看到兒子的狀態,老公很不滿:多大的孩子了,玩個游戲都輸不起,真沒用!
一開始,我覺得老公小題大做,漸漸地卻發現,這樣的事情不是偶然:
我有時候想,好勝心強的孩子也不賴,那說明他愿意成就一個優秀的自己。但看多了他每每因為失利而懊惱、后悔、傷心,乃至氣憤的樣子,卻又讓我隱隱不安。
我后來有意識查看兒童心理學相關書籍,卻發現:一個輸不起的孩子,往往是受了父母無意之間的教育誤導。
二、這3句話,父母千萬不要說
孩子輸不起,無他,只因過分看重結果。這種心態,有意無意,源自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
當孩子失利時,這3句話,父母千萬不要說。不僅起不到安慰作用,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功利得失心,讓孩子無法承受失敗之痛。
1)「沒什麼大不了」
「沒什麼大不了」,父母本意想引導孩子看淡結果,卻其實這句話反而戳痛孩子的心:父母永遠無法理解,每一場比賽對孩子有多重要。
記得有一次,兒子班級組織紙飛機飛行比賽。
為了取得好成績,兒子翻箱倒柜找出折紙書,又在 iPad里找視訊,他折了很多不同形狀的紙飛機,一次次試飛,一次次計時,一次次記錄成績。在比賽前,他對自己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然而那天放學回家,兒子卻心情沮喪,他告訴我:他的紙飛機連復賽都沒有進。試飛的時候,由于他沒有掌握好力度,紙飛機沒飛出去沒多少,立馬栽倒在地上。他后來與進入決賽的同學私下比試,贏了對方,可老師就是不同意讓他再試飛一次。
「這不公平!」兒子很喪氣。
「不就是一場紙飛機比賽嘛,沒有什麼大不了!」我不以為然,故作輕松安慰他。
這其實是一句不對的話語。
今天再回頭再看,那段時間,兒子一連幾天陷在「紙飛機的情緒」里,每當有一架飛機飛出了成績,他總是忍不住跑來跟我「匯報」:媽媽,這架飛機可比我們同學的紙飛機飛的時間長呢!
對孩子來說,比賽無關規模大小,只要他重視了,那就很重要。
2)「沒事兒,下次你肯定會贏!」
看到孩子因為失敗而難過,父母常常會給孩子鼓勁打氣,希望孩子盡快走出情緒低谷。
然而,無論是父母出于無心之語,還是父母確實渴望孩子能夠重新振作,這句充滿正能量的話,無異于給孩子挖了一個大坑。
沒有實際經歷,誰能夠保證孩子下次一定能贏?并且,這句話在潛意識中更加刺激孩子渴望勝利。
3)「這不是你的問題,確實太難了!」
無論考試、比賽,還是游戲,當孩子失利時,如果難度的確超過了孩子當前的能力,父母在安慰孩子,開導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說:「這不是你的問題,這的確太難了。」
父母的這句安慰語,實際上是在幫助孩子撇開責任:失敗,不是你的問題。
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推卸責任,一旦達不到自己滿意的結果,只會把原因歸咎于外界。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人為給孩子制造一個超過能力的挑戰,當孩子受挫太多,他的承受能力就會越差。
三、如何幫助孩子漂亮去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
如何幫助孩子漂亮去贏, 首先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說到底,孩子輸不起,是家長過分關注結果的表象。
當孩子第一名的時候給予獎勵,當孩子勝出的時候給予鼓勵……父母注重獎懲結果,孩子也習慣了接納一個現實:那就是用自己的成果討取家長歡心。
結果固然很重要,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努力的過程,引導孩子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進步層面,孩子體會到努力的喜悅,才能慢慢看淡比賽結果。
其次,家長要幫助孩子理順失敗時的情緒。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誰喜歡接納失敗,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如果他們悶悶不樂,如果他們因為失敗而發脾氣,家長們,請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要因為覺得孩子輸不起,強制孩子不許哭,讓他們把情緒憋回去。
這種壓制,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法走出自己抑郁的情緒,認為是自己的失敗才導致父母不愛自己。
此時此刻,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去理解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合理發泄情緒,用共情的方式告訴孩子,其實父母理解你。
此時此刻,或者給孩子一個擁抱,都能夠平復他們難過的心,給他們的心里注入信心和力量,讓孩子有更大的勇氣去迎面未來更大的挑戰。
再次,讓孩子多輸幾次。
孩子輸不起,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的意志力不夠堅定,經歷失敗次數太少。
雖然不贊成人為讓孩子受挫,但有一個好的方法,那就是多帶孩子去參加運動比賽。
體育賽事中有規則,能夠用運動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抗挫力。家長也不要擔心,孩子本就很脆弱,在體育運動比賽中會更不堪承受。
綜藝《不要小看我》曾經邀請了12個素人家庭,12個嬌生慣養的城市孩子和武術學校的同齡孩子進行運動PK。
毫無疑問,所有在場的人都覺得誠實的孩子會輸得哭哭啼啼。就連這些孩子的爸媽,比賽還沒開始,他們就已經隱隱擔心。
有一個爸爸擔心兒子失敗一定會自責傷心,沒有必要讓孩子過早經受挫折。
事實上,孩子的表現卻令家長意外。
在外人看來必輸的比賽里,這些城市里的嬌嬌娃卻表現出另所有專家感到吃驚的表現。
這個被爸爸擔心無比的小男孩,他在接力比賽一出場就絆倒了。但他沒有哭,而是立刻爬起身,繼續往前沖。最終,他保持了微弱的領先優勢勝出。
甚至,這個孩子在第2輪圓圈攻擂賽中,他明顯不是對手,幾次被推出圈。但即便這樣,孩子依然沒有放棄,他的堅強堅韌,令現場的爸爸感到意外。
雖然孩子最終還是輸了,孩子有點難過,可他并沒有輸不起。運動讓他在經歷對抗之后激發起了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們變得越來越抗挫,變得越來越堅強!
孩子其實并沒有父母想象得那麼脆弱,運動精神會讓孩子找到面對輸贏和化解壓力的方式。
輸有時,贏有時,播種有時,收獲也有時。孩子就像那顆種子,父母用愛心澆灌栽培,靜待花開終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