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味夸獎孩子,斯坦福教授:那些經常被夸獎的孩子,人生更艱難

Wendy媽 2023/03/16 檢舉 我要評論

一、斯坦福實驗:被夸獎的孩子,人生更艱難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真誠的贊美就能讓我多活兩個月。」毋庸置疑,在成長過程中,贊美是極其重要的,贊美能夠對孩子起到正面的作用。不過,父母需要懂得的是,怎樣的夸獎才能最好地引導孩子成長。

最近采訪了一些父母,問他們是怎麼夸獎孩子的,大家幾乎一致回答「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厲害!」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對孩子的表揚方式,孩子們聽到這些話也會表現出十分的開心甚至有點驕傲。但其實這種表揚方式是不正確的。

斯坦福教授曾經提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是會限制孩子發展的,像上述家長們對孩子的夸獎方式,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固定型思維模式。當父母夸獎孩子時運用「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厲害」,孩子們內心得到滿足,認為自己天生就是聰明厲害的,在之后成長的過程就不愿意去接受挑戰,他們會選擇簡單的事情去完成,因為這樣更容易獲得夸獎。久而久之,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就會止步不前。

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促進孩子的發展,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任何的能力與成功,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所獲得的。因此他們樂于接受挑戰,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被教育和培養的,父母在夸獎孩子時就要引導孩子的思維模式向成長型思維模式靠近,通過夸獎孩子努力,堅持,態度等去引導孩子不斷提升自我。

對于孩子來說,成人肯定他們什麼,他們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到那個地方。當家長經常夸獎孩子「聰明」時,孩子便會把失敗歸結于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天賦,從而失去動力。反之,如果家長經常夸獎孩子「努力」,那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去享受努力的過程。同樣是夸獎,說話的方式不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二、家長應該要怎樣夸獎孩子,才能激勵孩子提升自我呢?

1、真實的肯定是夸獎的前提

不要用懷抱善意的夸贊去表揚孩子。對于孩子來說,一味的夸贊是毫不適用的,只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6歲之前的孩子,處于自我建構的階段,他們是通過外界的客觀評價去認知自己的。有些家長經常不分情況地夸獎孩子,言過其實地「浮夸」,讓孩子難以分辨,阻斷孩子正確地認知自己,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盲目自信,甚至迷失自我。

只有成人真實的評價,才能讓孩子正確認知自我。因此,父母在夸獎孩子時,要從孩子自身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夸獎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正確地建立自信,獲得持久的愉悅感。例如,孩子這次有認真遵守和父母的約定,只看了15分鐘電視,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實事求是地夸獎他,「今天你遵守和爸爸媽媽的約定,說到做到,我們要表揚你,以后也要繼續努力哦!」這種發自內心的肯定,會讓孩子獲得精神的愉悅感和學習的動力。

此外,父母還要記得事后再表揚孩子,切勿在事前為了激勵孩子去做而先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表現,事情還未發生你就表揚孩子,不僅會給孩子增加壓力,還會讓孩子認為你的話不真實。在孩子做事情之前,切勿「表揚」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孩子,給他們信心而非壓力。

例如孩子參加比賽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放輕松,像平時畫畫的時候一樣就可以了。 「這種專注于過程的鼓勵,能夠引導孩子將注意力放在過程中,而不是期待結果。當事情結束之后,再根據孩子的優點來具體表揚孩子。這種實事求是的夸獎有利于孩子養成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2、夸獎孩子的藝術

(1)看重細節的夸獎

父母在夸獎孩子的時候,要注重細節的夸獎,不要泛泛的整體夸獎。例如當小孩子問你說:「爸爸媽媽,我今天表現得好不好?」爸爸只是很隨意地回復:「好。你今天表現得真棒!」這樣的表揚我想大家都能夠看出來吧,沒有任何含金量。

正確的回答應該是:「你今天有堅持早起,有認真睡午覺,還自己吃完了飯,表現不錯哦!」孩子聽完這些話之后,會覺得自己受到了足夠多的關注,同時也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細節上,細節往往能夠決定成敗!

(2) 表揚孩子的能力

當孩子獲得好成績時,父母要跟他說:「這是你努力的結果,考得真好,請你吃頓好的吧,下次繼續努力哦。」有時候,一些實質性的獎勵也可以用來激勵孩子,前提是你要跟孩子說清楚是表揚孩子哪一方面。

當孩子下次遇到更大的困難時,心里就會想: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這樣的孩子不依賴于空有的天賦,靠自己的努力,毅力來不斷進步。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優點缺點,這樣才可以查漏補缺

(3) 注重孩子的態度

有句話說道:「態度決定品質。」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還要多關注孩子的態度。例如,當孩子認真地做完一天的作業時,父母就可以借機表揚他的學習態度。如果孩子敷衍了事,父母就要嚴格地批評指正出來。如果孩子總是能夠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任何的事情,那就說明父母對他的表揚有了明顯的成效。

3、站在平等的角度夸獎孩子

父母在夸獎孩子的時候,還要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居高臨下,而是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夸獎孩子。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夸獎孩子喜歡用「你真乖,你真聽話,你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一開始聽這些話,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對勁的,但你仔細想想,這真的是在鼓勵孩子嗎?不,這樣的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評判在里面。這樣的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裁判,自己應該討好大人,這樣我才是乖寶寶。孩子也會因此養成討好型人格,無法自信的做自己。

成年人特別是父母要盡量平和平等地與孩子交流,要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用我們成人的期待去要求兒童。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要跟他說:「恭喜你呀,比原來進步了,有沒有成就感呀?」這種夸獎才能讓孩子更多的把關注在自己的身上,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不斷進步。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離不開父母的夸獎的,父母正確的夸獎可以激勵孩子更好的發展。孩子的思維方式、個性品質等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而形成的。因此,父母在夸獎孩子時一定要注重說話的方式,以及夸獎的細節等,只要父母掌握好正確的夸獎方式,孩子就不會被夸壞。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