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傷孩子的5種行為,你中招了嗎?

Wendy媽 2022/10/07 檢舉 我要評論

父母最傷孩子的幾大行為曝光!你中了幾個?

第一種:天天吵架的父母。

有一項在6-8歲的孩子中做的研究,找了6000個孩子做實驗,發現「害怕父母吵架」這一項的孩子,竟然有5500多人,可見父母吵架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有的小朋友生日愿望竟然是: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吵架。

第二種:大吼大叫的父母。 

現在的孩子,簡直是對大人脾氣的考驗。尤其是5-6歲的孩子,已經到了能頂嘴的程度了。他們的拖拉常常和口頭禪掛在一起——「等會,馬上,再等1分鐘」。

要不然他們就會選擇性失聰,叫他跟沒聽見一樣。遇到這樣的神獸,不惱火才怪。因而,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的大人,在辛苦奔波下班回到家后,難免忍不住沖孩子大喊大叫。

不過雖然當時很管用,但在無形中,孩子已經形成恐懼心態,乃至以后他就學會看大人眼色行事。如果真的很憤怒,家長可以試試這個辦法,想要發火時對孩子說,我說3個數,別讓媽媽生氣,「3、2、1……」要知道,我還從來沒有數到過1,他就乖乖跑過來了,這也成了我們的默契。

第三種:兩個孩子給予的愛不平等。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很多家庭多了二寶,因此出現了「不平等對待」,兩個孩子受到不平等對待,有的父母偏愛老小,對老二「偏心」。有的更喜歡男寶,對女寶就……父母的偏心會對兩個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好影響。獲得關愛不夠的那位,青春期容易做出很多叛逆的行為。

第四種:無法做到兌現諾言的父母。

答應孩子認真寫作業再看PAD,孩子寫完了又以損害視力為由,不兌現承諾。久而久之,家長在孩子面前就失去了威信,同時也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我贊成父母一定要說道做到,要不不說,說了就要做到。如果孩子的要求不過分,那麼在經過思考過后,對于孩子合理的要求,我們要認認真真的給予兌現。

第五種:不重視孩子優缺點的父母。

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當然了,孩子們更愿意展示優點,希望獲得父母肯定。據調查,經常被表揚的孩子,會更容易進步。有的父母比較忙,孩子想要展示「我今天學會一首歌」「我會背誦一首詩了」,父母較為敷衍時,希望你注意到那雙黯淡的眼睛。小心,孩子失望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