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父母來說,放學后的時光最難熬。尤其是碰上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不管催促多少遍,他們都不愿意主動完成。到了最后,父母只能化身「監工師傅」,坐在孩子身邊,陪著他們一起完成作業。
最近在家長群里看到大家熱火朝天的討論: 放學后,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海中自然蹦出了「先寫作業」這個答案,相信很多家長都跟我一樣。
但是看著其他家長的討論,瞬間覺得先玩也是有道理的。為此,大家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多多媽媽:放學就應該先寫作業,尤其升了高年級之后,作業量比之前增多,若是不緊緊抓住時間,估計要寫到后半夜。
@寧寧媽媽:放學后的時間安排特別重要,肯定是先吃飯,然后再寫作業。姑娘不自覺,寫作業時經常東張西望,所以寫作業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棒棒媽媽:從小到大,放學后都會讓孩子先吃飯,然后再玩30分鐘。之后再考慮寫作業的事情,既不用擔心吃多的問題,也能消耗他多余的精力。
看著家長各自說著自己的想法,好像覺得每一個人都很有道理。若是先寫作業,擔心他們寫的過程注意力不集中,心思總放在玩的事情上;若是先玩耍,又擔心作業太多,萬一作業寫不完怎麼辦?
說到底,這個問題并沒有答案,家長沒有必要太糾結。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沒必要一概而論的去要求他們。因為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也會反映出孩子的性格和習慣問題。
放學后先玩耍的孩子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學校被「困」了一天。放學后,最想做的事情,肯定是扔下書包,隨心所欲的去玩耍和放松。
這類型的孩子,他們性格隨意,生活中不會墨守成規,動腦和動手能力都不差。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輕易不會像別人妥協,是一個堅持自我的人。
不過有一點,這些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很好。明知道作業是自己的事情,明知道還沒有完成,卻依舊選擇先去玩耍,說明自制力不是很好。
最可怕的是,一旦感受到玩耍帶來的樂趣,孩子就很容易出現拖延的毛病。每次都會在心里自我安慰,從最初的玩耍30分鐘,到后來逐漸演變成40分鐘、60分鐘。
放學后先寫作業的孩子
明明很想出去玩,卻還是「委屈」自己,先把眼前的事情完成。說明孩子的自制力、約束能力特別好,他們知道事情的輕重緩解。
簡單來說,這類孩子的自律能力很強,他們能夠抑制心中的「愿望」,暫時完成手邊的事情。也從側面說明,他們未來成功的幾率更大一些。
要知道,在「玩」和「作業」之間做出選擇,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他們能毫不猶豫的選擇做作業,已經戰勝了心底的「欲望」,成功了一小步。
先寫作業是個好習慣,說明孩子有著很強的敬畏心理。對于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來說,孩子會懷著敬畏和感恩的心理去對待,能清楚的區分剛需和必需。
由此可見:不管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耍,都是各有優缺點。跟其他的事情一樣,這些事情也是一把「雙刃劍」,就看父母如何看待。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既然先寫作業和先玩都各有優勢,那父母就要學會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性格及特點,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
想要同時滿足寫作業和玩游戲的需求,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規劃時間。作為父母,可以為孩子定制屬于他的生活及學習計劃,養成先書寫后玩的好習慣。
跟孩子約定: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作業,并且保證書寫的整齊和準確率;然后再玩喜歡的事情,不管是玩具還是去外面玩耍,都可以。
如此一來,無形中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動力。他清楚的知道,只要作業認真完成,接下來就能隨意的玩耍。等他們養成習慣之后,放學后不用父母催促和陪伴,孩子也能先寫作業。
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貪玩,而是他們沒有方向和目標。制定小目標,并且高效的完成,同樣的時間內,就能獲取最大的利益和價值,豈不是雙贏呢?
寫在最后:與其糾結先玩還是先寫作業,不如培養孩子高效做事的好習慣。不管怎樣,現階段的任務是完成作業,這一點父母不要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