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發現:12歲之前,孩子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抓住這3次機會,做好正向引導,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聰明。
第一次機會:0~3歲
數據顯示:孩子剛出生時,腦重只有390克,到3歲時,腦重達到1000克,約成人腦重的75%,大腦發育完成率達到85%。
這個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神經細胞飛速增長,每秒鐘建立的神經元連接可高達700個,智力發育速度最快。
父母要重視這個階段,多陪伴孩子,陪孩子交流、游戲、看繪本、玩玩具、去戶外玩,從而促進孩子的語言、聽覺、視覺、觸覺、認知等各方面發展。
第二次機會:5~7歲
3歲后,連接神經元的突觸進入修剪階段,不常用的神經突觸會弱化,逐漸衰退、消失,而常用的神經突觸會成倍增加。
這個階段,孩子的經歷越豐富,神經突觸越豐富,孩子越聰明。
建議父母多提供視覺、觸覺等豐富且優質的良性刺激,比如,陪孩子玩益智類玩具、游戲、閱讀、聊天、運動、旅行、畫畫、學樂器和做思維訓練等,孩子的經歷越豐富越有利。
第三次機會:8~11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過了一兩年的學校教育,開始進入「具體運算」階段。
孩子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多維性、可逆性、邏輯性,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能夠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進行分類和排序,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提升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和正反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建議多做一些思維訓練、多閱讀,從而活躍思維、擴展知識面,讓大腦鍛煉地更聰明。
台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提出過,刺激發展孩子大腦的3個方法,分別是:運動、閱讀和游戲。
一、陪孩子一起運動
愛運動的孩子,大動作、精細動作通常發育的比較好,平衡能力更強。運動也會刺激多巴胺分泌,而它能促使神經系統發育。
二、陪孩子一起閱讀
親子共讀是拉開孩子差距的重要因素。擁有強大知識儲備的孩子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更強。0-3歲,孩子還不懂書里內容,媽媽的聲音、動作、表情就是最優質的刺激。孩子3-6歲后,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親子閱讀能讓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安靜下來,讓大腦發育延伸。給0-6歲孩子挑書需要把握五個原則:1、趣味性 2、探索性 3、易懂性 4、專業性5、互動性
三、陪孩子一起做游戲
陪孩子做一些有創造力的游戲,不僅能開發大腦,也能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