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再玩五分鐘」,父母的回答體現育兒差距,影響孩子人生

Wendy媽 2023/04/01 檢舉 我要評論

「快點啊,游戲時間就剩1分鐘了」

「啊?怎麼過的這麼快?媽媽我再多玩五分鐘吧!」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只要不用做學習那種「枯燥」的事,任何有趣的事物都能成為孩子不愿意放手的「寶」。對于孩子玩游戲,很多家長是抱著可以玩但是要限制時間的心理,但是孩子常常「得寸進尺」,玩完規定的時間后再向家長「要」幾分鐘,也不多,也就是5分、10分,難道孩子就差這一小會嗎?

對于孩子的請求,不同的家長也是采取不一樣的態度:

1、順從孩子,再加幾分鐘

有些家長覺得,5分鐘沒多長時間,小孩子多這一會兒也影響不了什麼,說不定滿足了他他還能更乖更聽話。

然而這回應是錯誤的,家長對規則的違背和不遵守,只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示范作用,讓孩子認為和別人約定好的事情可以不遵守,長此以往,家長會逐漸在孩子面前失去權威性和可信度,這樣做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嘗到了這樣的甜頭,以后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向父母提出這樣的要求。

而在一個沒有規則約束和隨意違反約定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缺乏規則意識和誠信的,未來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容易做出一些違反規矩的事情進而嘗到違反規矩的惡果。

當孩子發現對時間的限制是可以被不斷突破的時候,也很容易養成「拖延癥」:延長享受的時間,把不想做的事無限延后。這樣的人在步入社會后也難有大成就。

2、拒絕孩子打破規則的要求

既然在讓孩子玩游戲之前已經與孩子約定好了準確的時間點,既不可以提前制止孩子的計劃內行為,也不可以縱容孩子超過時間。如果在孩子玩到興頭上的時候就強行打斷孩子,那會讓孩子感覺到厭煩和憤怒,覺得自己的時間受到了侵犯。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還是要對孩子表達拒絕的態度,讓孩子認識到規則的不可侵犯;但如果孩子情緒反抗十分強烈,比如孩子帶著委屈的哭腔說:「這一關我打了很久,再玩還得從頭開始」,那麼可以適當的讓孩子超出規矩,但要同時對孩子說:「繼續玩可以,但是你這次超出的時間要從下一次的時間里扣掉」。讓孩子自己明確的認識到違反規則的代價就是受到懲罰,可以讓孩子增強時間意識和對自己時間進行規劃的能力。

父母也要盡量做到以身作則,從生活當中的點滴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變得更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