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年前,史前人類遺留的核反應爐,或能證明人類已被毀滅多次?

网瘾少女 2022/01/20 檢舉 我要評論

毀滅和重生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半頒發給了彭羅斯,以表彰其在黑洞領域做出的貢獻。而這個黑洞,並不是我們現在宇宙的黑洞,而是上一個宇宙的黑洞——霍金點。

科學家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證實了這個霍金點的存在,也就證明瞭宇宙是在不斷地迴圈,我們現在的宇宙,只是上一個宇宙的延續。(為什麼發現霍金點,就證明宇宙迴圈,我之前文章有詳細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很多人有疑問,為何宇宙誕生了138億年,但是太陽系卻只有46億年左右,對的你沒想錯,我們的太陽系也是上一個恒星系毀滅後,在其殘骸上,重新凝聚形成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大到整個宇宙,小到太陽系,都是不斷地毀滅,然後再重新誕生,就如此往復迴圈。

既然宇宙間的規律都是如此,是否存在過史前人類,在他們毀滅後,我們如今的人類才誕生的呢?

這是科學界也曾經探討過的問題,因為從37億年前,地球就誕生了生命,而如今人類可以追溯的歷史,也不過20萬年時間,如果算上人類與靈長類動物的分支,南方古猿的歷史也才不過320萬年。

可以看出,整個人類的歷史,和地球上的生命史比起來,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間,那麼在其他空白的時間裡,有沒有誕生過史前人類呢?

17億年前,被使用過的鈾礦

對于是否存在史前人類的問題,不僅現在人類在思考,就是古人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而在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傳說。

從宇宙和太陽系毀滅後,在重新誕生的自然規律來看,人類毀滅後,又會誕生出一批有智慧的人類,這個輪回無法逃脫,關鍵是否存在過史前人類?靠猜測不行,得有證據?

1972年的時候,這個證據就突然出現在人類的面前,因為在自然界中發現了幾座天然核反應爐。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非洲有個叫加蓬的國家,主要出產鈾礦,由于與法國特殊的關係,這些鈾礦會出產給法國。

但是在1972年的時候,加蓬給法國提供了一批鈾礦,但是在例行抽檢的時候,發現這些鈾礦的放射性元素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自然界中鈾礦有三種同位素:鈾234、鈾235、鈾238這三種,其中鈾234由于活躍性強,含量非常上幾乎忽略不計,而占鈾礦最多的是鈾238達到99.

28%和鈾235達到0.72%,而其中有用的部分就是鈾235,一般發電廠的濃度在3%,而做核彈級別的濃度在90%以上。

在自然界中開採出來的鈾礦,這兩者都是維持著這個比例,從來沒有變過,但是從加蓬給法國的這批鈾礦中,這個比例卻出現了問題。

因為鈾235的濃度下降不少,只有0.6%,而有些則只有0.44%,最低的鈾礦濃度含量竟然只有0.29%。

從這批鈾礦的濃度上看,這批鈾礦絕對是被使用過的,但是加蓬方面一直保證,這批鈾礦是在自然界中開採,沒有提純過的。

當這個消息傳出來後,就在科學界掀起了一波熱議,因為在自然界中,有這種被使用過的鈾礦,很明顯不是現在人類所為,是不是史前人類使用過遺留下來的呢?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加蓬隨即就邀請科學界人士,前往鈾礦開採的地方進行研究,當這些科學界的人士前往鈾礦所在地後,發現不是一座礦有這種問題,而是有10座左右。

這些鈾礦形成于17億年前,並且在自然環境下,自己發生反應,形成了核反應爐。

自然界中的核反應爐

核反應爐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人類科學技術快速地發展了幾百年,但也只是在近幾十年才掌握了核技術。

因為核技術代表著人類的最高科學技術水準,不僅經過了上百年的理論研究,而且在現有的技術水準下,人類在使用核能上,也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控制不好,它如同是一個逃出牢籠的猛獸。

不僅需要很高的科學技術,而且還需要大量的輔助器材,才能夠讓其發生核裂變反應,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為人類使用。

而在核裂變反應的過程中,有一個臨界值,也就是說一定濃度的鈾235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引發核裂變。

在人類開發使用核技術之初,在找尋核裂變臨界值的時候,是尋找兩個的濃縮原料,然後用原始的方式,一點點往裡面添加,然後進行觀測,繼續一點點的添加,直到接近核反應的臨界值。

但是在17億年前,在地球的某處就形成了10來座天然的反應堆,其不僅在巧合下達到了核裂變的臨界值,並且還安全持續的進行核裂變,這一過程,比人類整整早了17億年時間。

當這10座天然核反應爐被發現的時候,很難不讓人產生了懷疑,到底是在巧合下,在一個地方誕生了10座核反應爐,還是人為,或者是史前人類使用後遺留下來的呢?

它是如何運作的?

經過大量的研究,前往加蓬的科學界人士,終于弄清楚這些天然的核反應爐是如何運作的。

在這些核反應爐形成之初,上面實際上有一個河床,而在這個河床的線面有很多的沙子,在後來的地質運動中,這些沙子被擠壓得非常緊實,就形成了多孔的砂岩。

當上游的水流沖刷著這些鈾礦的時候,鈾礦中的鈾元素就會溶解在水中,慢慢沉浸在這些多孔的砂岩中,就好比是一個濃縮的過程。

①鈾②沙子③水④砂岩

而當這些被沉澱後的鈾到達臨界值的時候,就發生了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反應就如同原子彈一樣的猛烈。

所以在核電廠中,為了控制反應速度,一般使用石墨、重水等控制這種反應速度,石墨是控制反應的接觸面,而重水的作用是減緩鏈式反應中原子的速度,讓反應中撞擊的原子速度降下來。

而在這些自然反應堆中,由于沒有石墨和重水,但是由于其下面有河床,有地下水的參與,就替代了重水和石墨在核電廠的作用。

當核聚變發生後,就會不斷地消耗之前濃縮後,積攢在砂岩中的鈾元素,當其濃度下降到一定時候,整個反應的過程就會停止,直到積攢的濃縮鈾達到下一次臨界值的時候,整個反應又開始,這一過程斷斷續續進行了50萬年時間。

可以說,這些自然核反應爐,是大自然地巧奪天工的傑作,在多種巧合下,才能比人類早17億年的時間,發生這種核聚變反應。

結語:

雖然最終調查清楚了,這些核反應爐是完全在機緣巧合下,在自然界中誕生的,但是這些核反應爐依然留下一些未解開的謎團。

因為在核裂變的過程中,是原子間快速的撞擊,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原子核被擊碎重新聚合,會形成其他的元素。

當科學家們對比自然核反應爐和人為控制的反應堆,在核裂變後的產物進行比對後發現,其他形成的新元素數量基本差不多,但是卻少了一種「釤」同位素,那麼這些釤的同位素去哪裡了呢?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