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不做好6件事,三年級后悔莫及!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一二年級才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重點。
1.閱讀習慣。
一二年級不培養閱讀習慣,到了三年級后作業增多,學習任務加重,時間進一步被壓縮,到那時沒有太多時間去閱讀,如果前期習慣沒有抓好,到那時再想讓孩子去閱讀,在多層壓力之下,他會很抗拒。
2.管理自己的學習流程。
很多孩子寫作業都要靠家長去吼的,家長催一下,他動一動,家長不催,他就不知道做什麼,孩子完全把家長當成了鬧鐘。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孩子不熟悉和不會管理自己的學習流程,不知道先做什麼,后做什麼。所以家長要提前和孩子一起,把學習計劃表給列出來,讓孩子慢慢熟悉自己的學習流程。如果這一點沒做好,到三年級后功課變多,寫個作業還要靠家長去吼,那就會非常吃力。
3.歸納和解決錯題。
孩子寫作業出現錯題,很多家長總是會代勞去幫孩子改錯,孩子根本就學不會怎麼去整理和歸納錯題,就算做再多的題都沒有意義,而且下次遇到同樣的題,孩子估計還會繼續寫錯。
錯題才是孩子進步的關鍵,所以你得讓孩子自己去改錯題,自己去歸納和總結,剛開始不會改沒關系,一步一步慢慢引導,改多了就會了。
4.上課大膽舉手回答問題。
養成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就算孩子偶爾走神,思維也能迅速跟上來,積極回答問題是提高聽課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常常被我們家長所忽視掉。
5.運動的習慣。
很多家長以為運動就是鍛煉孩子的身體,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運動對提高孩子專注力有很大幫助,很多孩子學習不好,就是因為專注力差,聽課老走神,寫作業注意力不集中。
而每天堅持運動,就可以讓孩子的專注力得到提高,從而學習上更專注。
6.親子交流的習慣。
很多家長跟孩子交流時,只是簡單地問了幾句而已,比如今天過得怎麼樣,吃得怎麼樣,這種問題太過廣泛,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答。
還有的家長更氣人,孩子一到家,開口就問學習情況,作業寫完了嗎?在學校表現好嗎?這會讓孩子覺得你只是要關心他的學習而已。
真正的親子交流一定是涉及到孩子身心發展方面,比如今天發現哪些有趣的事情?交到哪些好朋友?有什麼快樂的事情跟爸爸媽媽分享嗎?有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地方嗎?
低年級的時候,親子交流若是做得不好,孩子到高年級后,一回家就只會把房門一關,也懶得跟父母說話,學校發生了什麼,家長一概不知。
縱觀整個小學階段,一二年級真的太關鍵了,家長在這兩年時間所有使出去勁,都會在后面得到回報的。相反的,如果這兩年家長偷懶,該抓的不抓,后面家長就會非常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