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后4個方面差距明顯

Wendy媽 2022/05/19 檢舉 我要評論

前兩天出門時,遇到住在樓下的鑫鑫姥姥,正準備帶著鑫鑫下樓遛彎。

才幾個月大的鑫鑫,最近迷上了吃手指,隨時都想把手指伸進嘴里吸吮,還吃得津津有味,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每次,鑫鑫姥姥的反應都很激烈,堅決阻止鑫鑫「吃手指」。

鑫鑫姥姥表示,她主要有2大擔心:

第一,小孩子不懂事,喜歡東摸西抓,手很容易沾上臟東西,如果直接放進嘴里,會 吃進去很多不干凈的東西,導致病從口入; 第二容易引起手指畸形和口腔畸形,鑫鑫姥姥有一個侄孫女,3歲多了還在吃手指,經常被吸吮的左手大拇指,比右手大拇指小了很多,而且還有齙牙,非常 影響顏值說話時也吐字不清晰、發音不標準

不得不說,現在的小寶貝,都非常金貴,父母和祖輩都養育得非常細致,生怕對孩子造成一點點不良影響。但在有些方面,細致過了頭,反而會拖累孩子的正常發育。

事實上,我們家兒子Leo,也是從小就愛吃手指。為此,我查閱過很多育兒書籍,還咨詢了兒保醫生,結果都表明: 孩子吃手指,是符合正常生長發育過程的,過度阻止往往弊大于利

從小被允許吃手指和不被允許吃手指的孩子,長大后4方面差距明顯:

1、不良行為發生率

孩子吃手指,是「 口腔敏感期」的表現之一,如果禁止孩子吃手指,導致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很容易引起一些不良行為:

比如啃鞋子、咬人、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喜歡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搶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等。

2、手口眼腦協調能力

吃手指,在我們成年人眼中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動作,但對于小寶寶來說,卻并不簡單。

孩子在吃手指的過程中,不斷地鍛煉手、口、眼、腦的協調能力,孩子對于手的掌控逐漸靈活,促使 手指的精細化動作快速發育,比如抓握東西、扔東西等。

吃手指的孩子,往往協調能力更好,精細化動作也發育得更好。

3、大腦發育

孩子最早是用口和手來探索、認知世界的,吃手指也是孩子 智力發展的信號,是孩子學習的起點。

孩子在吃手指的時候,能加強觸覺、視覺等各方面刺激,同時,大腦也在指揮手、口、眼協調工作, 刺激大腦神經元大量連接,大腦發育得更聰明。

4、內心強大程度

吸吮、舔啃會帶給孩子 安全感,使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快樂,表情也會變得放松愉悅。

孩子在饑餓、不開心、想媽媽等時候,吃手指還可以 有效緩解焦慮、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防止情緒爆發,內心更強大,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會更強,情商更高,適應學校、社會的能力更強。

吃手指時,不被強行阻止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更自信。

吃手指好處多,家長切記不要粗暴地強行打斷孩子,不要去打孩子的手和嘴,也不要簡單粗暴地把手從孩子嘴里拿出來,更不要責罵孩子。

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放任孩子。

我曾經也苦惱于兒子Leo吃手指的習慣,但通過查閱育兒書籍,以及咨詢兒保醫生,找到了干預孩子吃手指的正確方式。

吃手指雖好,但適度地干預也必不可少:

1、保證干凈衛生

孩子喜歡吃手,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衛生問題,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擔心。

在孩子吃手指的這個敏感期內,我非常注意給孩子的手做好清潔衛生。比如出門回家后立即洗手,在家里時,也要注意給孩子 勤洗手,保證孩子手的清潔衛生。

2、安撫性手段不可少

也可以用干凈的磨牙棒、安撫奶嘴來代替手指,放心地讓孩子吸吮、舔啃。

平時注意讓孩子吃飽喝足, 不要餓到了。注意 及時添加輔食。在長牙敏感期,注意給孩子 提供較硬的食物,比如蘋果、梨等,方便他們練習咀嚼。

3、當孩子超過2歲后,就需要進行引導了

正常情況下,幾個月大到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很喜歡吃手指,但超過了2歲后,孩子就慢慢地不會吃手指了。

對于超過2歲還在吃手指的孩子,我們可以好好地和孩子溝通,給孩子 講一講吃手指的害處,多一些鼓勵、獎勵, 口頭表揚獎勵玩具零食都是很好的方法,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都能成功戒掉吃手指的習慣。

如果孩子仍然癡迷于吃手指,建議去咨詢兒科醫生,找到適合、有效的辦法。 尤其是影響到牙齒發育的,一定要及時看醫生進行 矯正,以免影響孩子的顏值和發音。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