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完美父母,孩子也不是完美孩子,雖然我們都彼此要求對方做完美的自己,卻都在不經意間傷害過對方,而不自知,尤其是父母, 自認為給了孩子全部,卻得不到感謝。
孩子在等父母說「對不起」,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 這種狀態真的是家庭的一種悲哀,父母付出很多,孩子不知道感恩,卻把傷害自己的那一幕留在了記憶深處。
這個場景或許父母都曾忘記,直到孩子有一 天談起,不知道原來曾說過或者做過, 不曾留心的一件事情,成了孩子的心病,早知如此,不如不說。
孩子在等父母說「對不起」,父母在等孩子說「謝謝」,有愛要表達,有不滿要說出來:
1、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但他又認為, 「現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是因為你親手選擇了不幸。」
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一輩子都在努力治愈。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或許每個人都渴望,但是自己的路怎樣走,還是要由自己決定, 打破原生家庭的枷鎖和魔咒,由內向外地打破,勇于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傷害。
2、把父母當成孩子
《小王子》中寫道: 「所有成年人都曾經是一個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能記得這一點了。」
父母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許也曾受到過傷害, 那個小孩一直住在成年人的心里,時不時地出現。
孩子理解了父母,勇于嘗試改變,敢于表達,把心中的不滿說出來,讓父母了解, 來一次心靈深處的對話,可以更好地溝通, 改變原生家庭的狀態,讓親子關系更和諧。
3、常說「對不起」,常說「謝謝你」
曾子曰:」每日三省吾身」
反省自己是一種提高自身修養的手段,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及時地加以改正,不斷完善自己的品格, 這種質量可以同樣運用到家庭教育中。
多從自己身上找不足,有同理心, 當開口說「對不起」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喚起了對方的感恩之心,重要的是擁有這樣一種真誠的態度。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血濃于水, 彼此無意的傷害,總會被熱烈的親情所沖淡,勇敢地表達愛和感謝,也不要羞于說「對不起」,這會讓親子關系更鐵,讓孩子無負擔地成長,被愛包圍,滋養心靈, 孩子的人格發展完善,懂得被愛和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