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幼兒園「混得開」的孩子,多有這4種能力

Wendy媽 2022/12/02 檢舉 我要評論

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家孩子今后更有成就,所以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狠抓孩子的成長。

盡管幼兒園階段,在家長看來孩子更多還是在玩,但其實在幼兒園的時候,也是能窺探一二孩子的將來,其中一條「特質」比較明顯。

在幼兒園「混得開」的孩子,今后成就可能會更高

哈弗大學曾做過一份調查,調查了約1000名人,發現成就比較高的人,人際關系交往能力往往也比較強,而這種能力其實在幼兒園階段就有所體現,那些幼兒園「混得開」的愛孩子,長大成人之后成就往往也更大。

「混得開」指的是人的交際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抗壓能力。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和朋友的相處、復雜人際關系交往、甚至是遭遇挫折抗壓能力都會比較強,而那些害怕社交、恐懼社交的人,往往遭遇挫折時容易產生自我懷疑,相對應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差。

這些能力,大致上分為「四種」

第一,獨立思考的能力

同樣都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在幼兒園就能「混得開」,身邊其他小朋友也都會喜歡聽這個孩子的意見。比如「玩什麼游戲」,有的孩子就是「都行」,而有的孩子則能給出清晰的建議。

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見解的孩子,將來目標比較強,主觀能動性更高,這些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更有目標,不隨波逐流也不盲目跟隨大眾。

第二,勇敢面對挫折

碰到一件事,有的孩子不懼怕挑戰,想的是怎麼面對,像孩子做手工作業,有的孩子稍微感覺有些難就知難而退,而有的孩子則興趣滿滿,不懼怕困難,想辦法去完成,這種精神和想法對于今后發展來講是很重要的。

第三,幫助解決矛盾

幼兒園階段,孩子們之間是經常會吵架鬧小矛盾的,但是彼此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并不具備很好地解決矛盾的能力。

而混得好的孩子,一般能夠幫忙調節,這就是為社會麼有的孩子能夠成為老師的「小助教」,因為可以更好的幫助老師輔助管理班級里其他孩子。

第四,基礎的生活獨立能力

很多孩子去到幼兒園,但是一些生活基本能力都還不能很好地掌握,像吃飯、上廁所等等,而獨立性比較強的孩子,這些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好,甚至是幫助到其他孩子,這種孩子在小朋友當中人緣一般也都很好。

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提升「這些能力」?

第一,引導孩子學會「選擇」

當面對選擇的時候,孩子是「無所謂」還是表現出「自己的意見」是不一樣的,父母要教會孩子選擇,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樣的這個選擇也是幫助孩子規避不好的事情。向同學提出了過分的要求,選擇「拒絕」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

第二,擁有「是非」觀念

小孩子大都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不太了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比如喜歡一個玩具,哪怕別人在玩也想要搶過來,學會尊重和克制,也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第三,學會尊重別人

社交能力其中一條就是要有禮貌,對老師有禮貌對同學有禮貌,別人幫助自己要說謝謝,不小心辦錯事了要學會說「對不起」。

不去搶別人的話,尊重其他孩子的拒絕,當然了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一點一點引導孩子的,好的習慣都是孩子將來成功的助力,從細節入手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