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色的孩子背后一定擁有一個優秀的父母,陳美齡在14歲時被星探發掘,而后她成為了當時熱度極高的明星。但在21歲的時候, 她選擇了中斷自己的事業,到國外修讀心理學。
畢業后的陳美齡再一次回到演藝圈,這一次她不僅收獲了事業, 還獲得了一份愛情。和自己的經紀人結婚后,她就生下了一個孩子。在當時的社會,女性有了孩子就應該要回歸家庭, 但她依然選擇兼顧自己的事業。
當時這件事情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她的周圍充斥著質疑聲。而當時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邀請她去讀博。而有種「媽媽」叫陳美齡,當時34歲的陳美齡肚子里懷有二胎, 但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帶娃讀博。
而陳美齡不僅是自身優秀,60歲的她還將自己的3個孩子培養進斯坦福大學。要知道,斯坦福是世界上的頂尖大學, 所以陳美齡的育兒能力是值得被肯定的。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教育觀念
而陳美齡也曾說到,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味的投入金錢讓孩子上貴族學校或者是眾多的補習班。教育孩子的關鍵, 就在于父母是如何去教育的。
陳美齡學習了很多與教育有關的知識,而后總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陳美齡是很注重他們的自我肯定力。在她看來,只有孩子擁有足夠的自信,才會展現出他的潛力。
而且她的教育更多的是寓教于樂, 她希望孩子能夠將學習融入在玩耍當中。下雨的時候她會帶孩子到戶外去玩,而后給孩子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去找答案。 而孩子在觀察和接觸中,能夠更高效的學習。
陳美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從來不會去打罵他們,她認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孩子說清楚。而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 她會及時解答,不會要求孩子「等一等」。
「軟能力」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
從陳美齡的教育方式中可以看到, 相比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她更加注重孩子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自信心、理解能力這些「軟能力」的培養。而事實上, 孩子優秀的背后是離不開這些「軟能力」。
現在很多父母都會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所以他們更加注重智力水平、知識水平這些「硬能力」的培養。但實際上,如果說「硬能力」是決定孩子起點的核心因素, 那麼「軟能力」則是決定孩子終點的關鍵因素。
像有的孩子天資聰穎, 但他卻缺乏學習興趣,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那麼即便擁有高起點, 最終也只會過上平庸的生活。而有的孩子「硬能力」一般,但擁有足夠的「軟實力」, 那他就可能會走得更遠。
一個有遠見的父母絕對不會將目光局限在孩子當前的學習成績中, 他們會去了解什麼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從而有意識的去進行培養。而只有當孩子兼具「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時候, 他們未來的道路才能夠走得更加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