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氣瘋了怎麼辦?大吼嚷嚷不管用,正確做法看這5步,孩子越來越懂事

Wendy媽 2023/07/06 檢舉 我要評論

吼孩子這事兒,和擠痘痘一樣,「明知不可為」但總是忍不住「為之」。

昨天我就被孩子氣得眼冒金星,沒忍住吼了他。

有那麼一瞬間,我都想這破「皮夾克」我不要了,愛誰要誰要吧。

事情是這樣的:

我帶他去樓下玩兒。

他倒好,先是搶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哭嚎著不還。

后是躺在超市地上打滾兒非要吃冰淇淋,滿超市的人都看著他的live哭嚎秀。

這我都忍了。

回了家,我媽剛把他的飯端到餐椅上,他一揮手都敬了土地爺。

我剛給他換的衣服以及我剛買的白T恤,登時油花四溢。

我憋著火給他講道理。

他全程瞇著眼睛尖叫,分貝之高簡直能當場穿透我的腦漿。

團子爸還在一旁給我拱火:「他不吃就不吃唄,你說這些干嘛。」

于是乎,我就炸了。

冷靜下來之后,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這麼做實在是不應該。

但是我又控制不住我這個暴脾氣,于是,我去看了李國紅老師關于控制情緒的視訊,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

不過話說回來,有時候在面對孩子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時候,吼叫確實是個能一招制敵的方法。

我們在嘗過甜頭后很容易上癮,就會變成遇到問題「吼就對了」。

大可愛們可千萬別覺得孩子還小,吼完也不記仇。

吼孩子,對他們的傷害也是很「立竿見影」的。

01經常被吼的孩子真的很受傷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雖然我們吼孩子的理由有千千萬,但對于孩子來說,很多時候他會覺得被吼的莫名其妙。

總是「無緣無故」被吼,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做事前會總擔心會不會被吼,變得畏首畏尾、戰戰兢兢。

孩子的性格會受影響

長遠來看,經常被吼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懦弱、不自信,不善交際或處理人際關系,或者孩子為了不被吼,努力順應家長的想法,形成「討好型人格」。

還有一點大家別忘了,3歲之前孩子都是行為教育階段。

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你的行為。

大家要是遇到事情就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解決,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通過暴躁和激烈的方法表達情緒。

嚴重會影響大腦發育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Teicher 的團隊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 / 暴 / 力(吼叫、謾罵等)的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而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越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02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

我在寫這段的時候,娃他爸就犯欠地說:「知道吼孩子不好,那你就忍忍唄!你就是脾氣太急了!」

真的,要不是我著急寫稿子,他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表達,不挨一頓打是交代不了的。

完全不吼孩子不現實,吼了之后又后悔自責?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

不用大吼大叫,也能解決問題。

咱先來看圖。

實戰演習

看完上面的圖大可愛們可能還有點兒懵,我就用開篇我吼團子的例子給大家演示一下正確操作。

03

我知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大可愛們都會有這種內心OS,那就是道理我都懂,但真的氣上頭了,根本來不及合計這麼多。

我完全理解大家的心情,但大家也別氣餒,我們可以慢慢來啊。

每個媽媽都不是天生下來就會當媽媽的,孩子在學著長大,而我們在學著當媽媽。

在學習的過程中,少不了磕磕絆絆,也避免不了會犯些小錯。

如果實在忍不住吼了孩子,冷靜下來后記得一定要抱抱他,告訴他, 你依然愛他

在原諒對方這件事上,孩子們做的比我們要好得多。

養育并不是單純的向下兼容,而是我們和孩子 互相包容,共同成長

你愛他每個樣子,不管是可愛乖巧的,還是調皮搗蛋的。

因此,也希望他能接納你的每個樣子,不管是溫暖體貼的,還是暴跳如雷的。

所以,就算忍不住吼完孩子,大家也不要太自責, 伸手給孩子一個擁抱吧。

因為,孩子愛你,會不顧一切地原諒你。

最后我想說,也希望 家里人多多支持媽媽們,在她們想要改變自己,想要嘗試用ABCDE這個法則時,能做她們強大的后盾。

養育孩子從來都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責任。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