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拖拉?做事情沒有積極性?做好「這5件小事」,孩子不再拖延

Wendy媽 2023/07/22 檢舉 我要評論

有不少寶寶經常拖拖拉拉,家長們對此深有感覺,稱自己寶寶的拖拉讓他們費心費力,很是焦慮。

朋友阿敏說,早晨一起床她就開始各種催促寶寶,但通常是過了起床時間了寶寶還沒睜眼,阿敏就繼續瘋狂催寶寶起床,但寶寶還是慢悠悠地穿衣服,洗臉刷牙,雖然自己在旁邊不停地催,但到最后往往吃飯時間都沒有了,只好打包在路上吃。

一個早上下去自己早已筋疲力盡,上班更是沒了精神,搞得自己很是焦躁。

下面這些小方法會給家長不小的幫助:

1. 前一天做好準備,做好規劃

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收拾好自己明天所需要的課本,衣服,小鞋子。同時引導孩子對明天進行規劃,聊聊明天會去玩什麼好玩的,會在幼兒園學到什麼新的東西。這樣一來,不僅明天的出行會方便很多,同時會使孩子充滿積極性,對明天的學習生活充滿期待。

2. 設置獎勵

孩子在獎勵面前就很容易行動,父母可以將改變寶寶的壞習慣設立一個表格,每次當孩子改掉了這些壞習慣就可以滿足孩子的小愿望。比如說,如果孩子保證按時起床就可以每天給與一定量小星星,當到達標準就可以進行獎勵。這樣會給孩子很強的動力去養成好的習慣同時告別拖拉。

3. 給予懲罰,讓其認知拖拉的后果

有獎勵那就應當有所懲罰,當孩子的拖拉一直不改或者反反復復時就應當給一定的懲罰,讓他們對錯誤有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要給孩子講明做事情拖拉的危害,比如說,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會和拖拉的小朋友玩耍,老師也更喜歡守時的小朋友等。

4.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讓其自己規劃

家長們往往只會自己安排孩子,孩子從而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樣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很低。所以應當教導孩子自己安排時間更為明智,孩子對于自己的事情會很是在意。這樣做不僅可以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5. 做好學習與玩耍的分配

孩子的玩性本來就是很高,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玩耍的時間要遠高于學習的時間時,就應當做出干預,提醒孩子的時間分配。同時玩耍時,也應當讓孩子多去戶外玩耍,并限制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讓他們享受童年并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度。

在現代生活中,節奏感越來越明顯,我們都盡力追求更快更好。面對孩子的拖拉我們往往變急躁,這種急躁感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其實不必這樣,我們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孩子就可以擺脫拖拉變得麻利。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