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類的科技雖然遠沒有現代發達,但是他們卻好像通過其它方法知曉了不少我們都不了解的世界奇觀,從山川到河海,似乎一切皆在「掌握」當中。 《列子》當中就有提到,在廣袤無垠的大海當中有著無底的深谷,八紘九野之水和天漢之流都匯入其中,它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不斷吞噬卻不見水位增長。
這種無底洞在我們看來應該只存在于神話傳說中才對,但是人們卻在葡萄牙的湖面上真的發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地球破洞,據悉它已經在這裡存在60多年了。那麼這個神秘的地球破洞到底是什麼? 流入其中的水又去哪裡了呢?
葡萄牙的地球破洞
顯然, 《列子》當中提到的歸墟距今不可能只有60多年,所以按照「輩分」來說位于葡萄牙湖面的洞與歸墟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從拍攝的圖片可以看出,這個洞確實在平靜的水面上,還能看出它在明顯吞噬著湖水。這個地球破洞位于葡萄牙埃什特拉山脈附近的湖泊上,深度大約有1000多米。
拍攝破洞視訊的是幾位旅遊的年輕人,他們在聽聞此地有這樣的奇觀之後就結伴前往這裡拍攝。 由于地勢的險峻以及荒無人煙,這一地點的附近道路非常崎嶇,因此駕駛車輛是無法前往的,只能徒步。幾人在規劃好相關路線並且帶上了專用的拍攝裝備後就徒步前往。最終, 徒步抵達的一行人如願以償地見到了傳聞中的「地球破洞」,並且使用無人機從上空拍攝了相關的影像和照片。
從發佈的影像來看,這個「洞」異常的圓滑,就好像是用圓規畫出來的一樣。社交網站上的網友們看到這個奇觀之後更是對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人認為這個破洞會通往人類未知的地心深處,也有人認為這是外星人在地球鑽出的洞。
顯然,諸多的討論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想象力究竟能多豐富。不過從其規則的「圓形」洞口就可以猜到,它根本就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造的。 這個圓形的深洞修建于1955年,實際上是當地水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球破洞」所在的湖泊屬于封閉型湖泊,所以如果遇到了大規模的強降雨,湖水就會溢出湖面從而淹沒附近海拔較低的平原地帶。雖然湖泊附近是沒有人煙的,但是山脈腳下卻有不少人居住。因此為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當地修建了這個「人工溢洪水利設施」。
目前,這一設施的主體部分完全被湖水遮蓋,並且許多的植被都在它的邊緣, 導致前來旅行的人看不出它「人為修造」的痕跡,從而誤以為其是「地球破洞」。這個溢洪通道由混凝土和花崗岩組成,異常的結實,其功能和我們常見的溢洪大壩是一樣的。
溢洪通道的上部像是一個「喇叭口」或者說是漏斗,不斷地吸入湖水,那麼流入其中的水又去了哪裡呢?湖水會在匯入洞底之後進入連接其他河流的地下河道,去往那裡。所以,這個神秘的深洞其實是用來人為封閉湖泊洩洪的,並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種通往地底的神秘隧道。
豎井通道
其實不僅是在葡萄牙湖泊上存在著這樣深不見底的人造通道,這種「深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很常見。比如說許多工程都會修建的豎井通道,從外部看起來就與它極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沒有水流匯入其中罷了。
既然地球破洞是位于葡萄牙的,那麼我們就從葡萄牙當地最大的豎井來說吧。位于葡萄牙北部的新文達水電站,就修建了大型的豎井,這一豎井屬于垂直調壓井, 其深度約為400米。雖然不如前文中提到的地球破洞深, 但它的內部空間卻更大,其直徑可以達到5米左右。
據悉, 這項工程非常受當地政府的重視,其地位與三峽大壩在我國的地位一般。因為只有成功修建這個垂直調壓井,才能夠確保後續安裝的水輪機正常發電,以解決葡萄牙國內的發電需求。 畢竟水電作為一種高效的清潔能源,對于自然能源極度稀缺的葡萄牙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
三峽大壩
除此之外,豎井還可以作為施工通道來使用。 比如我國的新疆頂山隧洞的修建,就有使用豎井來進行施工。頂山隧洞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的福海縣,隧洞的最大埋深為83米。修建的人員經過考察之後發現,無法在附近佈置施工平洞,所以只能採用豎井作為施工的主要通道。
原設計豎井開挖直徑為5.8 m,井筒襯砌淨空直徑為5m。採用鋼筋混凝土支護,壁厚40cm。豎井位于隧洞正上方,隧洞開挖出碴及洞內材料均由豎井提升系統垂直運輸,豎井內設行人樓梯間。
可以看出這裡的豎井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電梯井」有些相似, 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工作人員通過。不論是哪一種, 像「地球破洞」這類溢洪水利設施其實非常常見,一般的高山封閉湖泊為了確保其沒有降水過多導致外溢的風險,都會修建一個這樣的設施。只不過葡萄牙湖面上的恰巧被大家看到了而已,因此不必感到太過驚奇。
地球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
當葡萄牙湖面上的地球破洞的相關圖片被傳到網站上之後,立即就有人跳出來義正嚴詞地表示這個洞證明了「地球是空心的」。因為拍攝人員表示湖水在匯入之後,都不知流向了何方,那麼一定是去填充空虛的地球內部了。
如今大家在了解了這個洞的相關原理之後再看這一言論,可能都忍不住想笑,畢竟它看起來實在是太「反智」了。 不過這可能就是世界的參差吧,因為確實有不少人至今仍舊認為地球是空心的,或者說在曾經有人把地球掏空了,塞進了一些別的東西,那些生物依然在地心當中生存著。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可能是把《地心歷險記》看得太入迷了,導致已經分不清幻想和現實是有區別的。雖然人類迄今為止並不具備直接深入地球內部前往地心探測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它方式窺見一些有關于地球內部的情況。
1910年時,前南斯拉夫的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就通過地震波的折射現象發現了地球的內部是可以分層的。過去人類對于地球內部的認知一直都比較淺顯,推測應該是和地表一樣由堅硬的岩石構成,畢竟想要通過工具挖穿地球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這項發現向我們揭示了地球內部的結構是由三個同心球層組成的,可以分為地核、地幔以及地殼。 地球是太陽系當中質量、直徑、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所以擁有堅實的實心內部結構並不稀奇。不過地球內部的情況可能和大家想象中的有所不同, 它並不是像地表一樣由大量堅硬的石塊組成,而是呈現出「液體」狀。
這種液體其實就和火山噴出的岩漿一樣,是因為高溫和高壓的狀況,將原來是固態的物質分解成了液態。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核心的內核仍舊是固態的,這樣看來它就像是漂浮在紅色海洋當中的一個「小球」。
蘇聯的柯拉超深鑽孔
人類對于未知總是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因此在飛上太空之後,大家就將目光再度集中在了腳下的土地上。地球的體積和半徑對于我們而言是非常大的,但是人類卻想憑藉工具鑽出一個深洞,去看看地心的模樣,可以說是勇氣可嘉。
而做出鑽深孔的國家就是當年的大國之一「蘇聯」,我們都喜歡將其稱為戰鬥民族的國度。這是因為蘇聯人在行動方面向來是「敢想敢做」,所以最早開始「打洞」的國家也是它。
柯拉超深鑽孔就是蘇聯人預備鑽穿地球所製造的傑作,它位于柯拉半島。 最深的鑽孔SG-3達到了12263米,如今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不過8848.86米,如果只是以深度來說,我們可以將珠峰完全放入其中也不會露出分毫。
因此,柯拉超深鑽孔也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入其中,並且稱它是「對地殼的最深滲透」。如今這一記錄雖然被卡達的阿肖辛油井和庫頁島Odoptu OP-11油井打破,但是關于柯拉超深鑽孔的傳奇卻一直流傳于世間。 可以說,如果將柯拉超深鑽孔也放入湖中,想必也會有人將它認作「地球破洞」吧。
地球上的水旋渦
雖然在長久的進化當中,我們的大腦得到了良好的開發,使得大家得以成為地球食物鏈的「王者」。 但是如果以「大小」來論,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強大的自然之力時,就會深深感受到人類有多麼的無力。
被譽為藍色之星的地球擁有廣闊的海洋,而海洋總是讓人又愛又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此海洋當中蘊含著大量的資源,不少沿海人類都賴以生存。但是喜怒無常的大海也總會將脆弱的人類推入深淵,船隻在海上就像是浮萍,不論是巨浪還是旋渦都能將它吞入。
葡萄牙的地球破洞從遠處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漩渦」,不同之處在于因為是人工修建,所以這個旋渦看起來過于「規整」了。海洋當中的旋渦往往比它更大更恐怖,比如在挪威的海域當中就有著這樣一個旋渦,它與傳說中的「歸墟」非常相似。這一強旋渦的名字叫做「薩爾特流」,存在于兩個海峽之間。
它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附近船隻的安全,人們如果貿然闖入就有可能被海水吞噬,最終喪命。 當地人更是認為在這個巨大的漩渦當中存在著一種「海怪」,它就躲在漩渦的深處靜靜地等候著自投羅網的船隻。
日本的鳴門海峽也有這樣的漩渦,它在春秋兩季的大潮時期會更加明顯。 因此還有不少人前往這裡來觀賞此類奇觀,這可能與國人喜歡前往「錢塘江觀潮」是一樣的,畢竟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實在是讓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