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媽媽對于孩子的要求非常地高,一旦孩子出現了不讓自己滿意的事情,立即上綱上線,殊不知孩子這些行為就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家長不需要過多的干預。
下面這些表現,家長看見了最好別理會,其實這對孩子來說都是大有好處對的。
表現一:光腳滿地跑
好多家長擔心孩子光著腳在地上跑會受傷,或者受涼,所以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就會立即去制止。其實,孩子光腳跑的優勢多于劣勢。
光腳可以提高孩子身體的免疫力,同時也能促進孩子的血液循環,另外,孩子的感官發育也能由此而得到刺激,發育得會更加地完善,與此同時,光腳到處跑的孩子骨骼發育也會更好,讓孩子的腳趾更靈活,身體協調能力也會更好。
你看,好處這麼多呢,家長干嘛非要干預他呢?
我們如果擔心孩子腳底受涼,可以在地上給孩子鋪上地墊,如果我們擔心孩子的腳底受傷,也可以把該活動的區域處理得干凈和安全。
這樣做,既能保證孩子光腳的優勢,還能讓孩子玩得更暢快,更安全。
表現二:總愛吃手指
孩子總不是愛吃手指媽媽一般都會比較擔心,這手上的細菌多多啊,孩子吃手指后會不會生病?其實,媽媽的擔憂不無道理,不過我們可以幫孩子及時地清理小手,清理過后再滿足孩子吃手指的欲望,其實,對于口欲期的孩子來說,吃手指就是不斷地探索外部世界的過程,這對孩子形成安全感很有些促進作用,同時也利于孩子的認識和認知周圍的環境和世界。
表現三:不是病理性的哭鬧
如果一個孩子哭鬧,家長要分清楚他們哭鬧的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要及時到孩子就醫,如果是情緒上的,家長要及時地護理,其實情緒導致的愛哭鬧的孩子都是敏感的,他們的腦發育更加地完善,所以,家長要注意呵護這類孩子,他們未來可能在某一方面更具備天才的潛質。
育兒是個大工程,家長需要耐心,更需要科學的育兒知識做基礎,希望所有的媽媽爸爸都能成為孩子最最心愛的人,最最值得依賴的人,也希望科學的育兒常識可以讓孩子都擁有一個「巨人」父母,為孩子的人生成功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