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里有男孩的媽媽總是抱怨說,小男孩調皮搗蛋,比小女孩難管多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打不得罵不得,可有時候面對「熊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樣教育是好。
其實男孩和女孩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教育方式上,也不能「一刀切」,教育男孩要記住4個準則,將來孩子會有很大的出息。
準則一:讓男孩多吃一些「苦」
很多家長對孩子格外疼愛,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們做,著實養了一個「小祖宗」。殊不知,男孩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們多吃一些苦,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和勇于承擔的責任心。如果家長舍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那麼很可能就會培養出來一個一事無成的「巨嬰」。
準則二:培養男孩的冒險精神
男孩天生好動、喜歡做冒險的事情,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冒險精神。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去冒險會受到傷害,但其實冒險精神并不意味著孩子要去做危險的事情,更不是比誰膽子大,真正的冒險精神是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勇氣和勇往直前的魄力。
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往往缺少冒險精神,而爸爸陪伴較多的男孩冒險精神更強。他們會帶孩子去戶外運動、跟著他們一起拆家里的電器、教會孩子使用各種工具等等。
教育家理查德說:「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習慣于墨守成規,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創新。」所以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非常重要。
準則三:不要對男孩「硬碰硬」
男孩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方法使用不當很可能使孩子形成叛逆心理。家長不要強行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意識,更不要用武力解決問題,否則孩子會把你當成「敵人」一樣對待,這個時候再想教育就很難了。
很多傳統思想認為,男孩就應該嚴厲對待他們,否則男孩根本不聽你的。但其實,如果家長采用側面、含蓄的方式進行表達,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可能起到的效果更好。
準則四:爸爸是兒子最好的榜樣
同樣是男人,爸爸的做法對男孩的影響更為深刻。爸爸一定要尊重媽媽、疼愛媽媽,孩子才能學會關心別人、善待別人,內心也會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