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偏心」在二胎家庭悄然出現,無關重男輕女,但對娃傷害更深

Wendy媽 2022/09/16 檢舉 我要評論

一提起父母偏心,我們腦海中第一個閃過的就是「樊勝美」式的家庭,重男輕女,女兒被壓榨,兒子被哄上了天。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觀念的提升,重男輕女的家庭已經在慢慢變少了。

可是你知道嗎,「重男輕女」雖然在減少,但是有一種新型的偏心卻在二胎家庭中悄然出現,同樣很毀孩子,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重女輕男」的家庭

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重男輕女在漸漸消失,而重女輕男的家庭卻在逐漸增多, 而且父母還引以為傲,認為自己的教育非常正確。

汪小菲曾坦言,自己對于兒子和女兒的教育是不同的,他說「女兒就是用來保護的,我想把女兒永遠養在家中,給她最好的,讓她不用奮斗,也不會被別的男人‘騙走’。但兒子是需要鍛煉的,要經受挫折,要變得勇敢,能夠很‘爺們兒’地撐起一片天空。」

所以他看到女兒立馬化身慈父:「寶貝兒,回來了啊!想爸爸了沒有?」然后親親抱抱。而看見兒子,則會嚴厲訓斥:「好好說話!叫爸!」

女兒摔跟頭,他會覺得傷心;兒子摔倒了,不僅不會心疼,還不讓兒子哭。

實際上,很多父母都和他一樣,認為女兒應該嬌著樣,男孩應該糙著樣,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對女兒有求必應,對兒子則冷漠嚴厲。

父母對對孩子的期望沒有錯,但是在現實中所呈現的「重女輕男」卻特別傷孩子。

「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女孩會受到多大的傷害,在「重女輕男」的家庭中,男孩就會有多大的痛苦。

我們不能被所謂的「富養女兒,窮養兒子」所綁架,對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呈現兩極分化的教育方式。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對父母的需求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渴望和父母親昵,得到父母的呵護和擁抱。一旦被拒絕,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長期下來,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嚴重缺失,和父母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對老二的忽視

一說到二胎家庭,我們腦海中閃過的一定是被忽視的老大和被嬌慣的老二。

很多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就開始控制自己,不對老二偏心, 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另一種偏心,就是對老大的過分補償,和對老二的冷落。

《請回答1988》中德善在家排行老二,也是家里經常被忽視的一個孩子。

煮荷包蛋從來沒有她的份,雞腿也只給姐姐和弟弟;

因為和姐姐生日接近,所以每次過生日都只能和姐姐一起,從來吃不上屬于自己的蛋糕。

德善崩潰哭鬧一場后,本以為家人會改變,沒想到家里出現煤氣泄漏時,父母一人一個,將姐弟拖到了門外,獨獨忘記了自己。

在劇中, 德善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

「這一天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二女兒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這個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樣,姐姐因為她是姐姐,弟弟因為他是弟弟,所以都得謙讓著。」

二胎家庭中,父母可以對老大的呵護,反而很容易讓老二被不公平對待了。

這種情感上的忽視和冷漠,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終身不可逆的。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一個「出生順序效應」,也就是說,出生在同一家庭的兒童,因不同的出生順序,造成不同的家庭地位,最終導致不同的個性及行為。

被忽視的老二,會認為自己不值得,甚至認為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和怨恨也會更深。

綜藝《變形計》中,有兩兄弟,因為「誰干的活多」發生了肢體沖突。后來哥哥道出了原因,在哥哥心中,自己一直被父母不公平對待,自己因此變得不可理喻,動不動就動手打弟弟。

對于多胎家庭,偏心是一個必須被正視的重要問題,否則不僅是親子關系破裂,在兄弟姐妹之間也會出現深深的裂痕。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二胎家庭,更講究教育的藝術和技術。

分配陪伴孩子的時間

海姆·G·吉諾特博士說:「當每個孩子被唯一的珍視時,孩子就會變得堅強。」

多胎家庭,如果依舊是媽媽一個人照顧孩子,肯定會有被忽視的娃,所以爸爸絕對不能不逃避,必須參與到育兒中來。

特別是二寶兩歲之前,對媽媽的需求更多,對老大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現不平衡,而這個時候爸爸就要出手了。

媽媽照顧二寶的時候,爸爸就要多陪陪老大,讓孩子明白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對自己的愛依舊是不變的。

不拿兩者做比較

「你怎麼就不像你哥學習?」

「你弟弟可比你勤快多了!」

「看你姐多會說話,瞅你笨的。」

父母拿孩子做比較,就是赤裸裸地傷害自己的娃,給兩個孩子之間制造矛盾,這樣的比較非但不會激勵孩子,還會直白地挑撥兩個孩子的關系,彼此嫌棄討厭。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說:「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于成人的評價。

我們不僅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榜樣,也不要為了讓孩子進步,而拿兩個孩子互相作比較。

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優點,父母要做的就是挖掘孩子的長處,而不是不停地挑骨頭。

蘇珊·福沃德博士指出:「明智、成熟、有愛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觀念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

多胎家庭,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如何建立平等輕松的親子關系,兄弟姐妹之情,這都考驗著父母的情商和能力。

越是多胎家庭,父母越要小心翼翼,提高修煉自己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