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幼兒園時期有這3種表現,學霸特征展露無遺

Wendy媽 2022/10/07 檢舉 我要評論

李玫瑾在一次座談會中說:「很多孩子小嘴巴巴的特別能說,可這些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那些平時話很少的孩子,學習成績都很好。」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可以觀察孩子在幼兒園的這3種表現:

1、一個人可以玩很久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但是不難發現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幾個特別「安靜」、「老實」的孩子,不管其他小朋友怎麼去嬉戲打鬧,他們都能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玩很久。

2、聽課注意力放在黑板上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從黑板轉移到別的地方,比如老師今天穿的衣服、老師換了髮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麼等等。

3、對電子產品不感興趣

有些家長為了省心,習慣用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讓孩子安靜下來,殊不知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有數據顯示:從小玩電子產品的孩子,75%都有專注力缺陷障礙的問題。

歸根結底,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為「專注力」不夠。

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天生就有,是一種自發的行為,但是家長的一些無意識行為,卻在破壞孩子自發性的專注力。

舉例:

孩子正在搭積木,家里來了客人,媽媽招呼:寶貝,來跟阿姨打招呼!

孩子正在看繪本,奶奶過來:大寶,喝水嗎?喝口水再看。

孩子正在吃飯,爸爸打開了電視機:動畫片時間到了!  

看似無關緊要的行為,但自發專注力被不斷干擾,時間久了,孩子會處在一種焦慮中,心理會有預設:媽媽一會兒要喊我做什麼了。

在全神貫注時突然被打斷,使孩子對無法繼續完成手頭的事從而引發挫敗感,心緒長久不平靜,做任何事都事倍功半。

3~6歲孩子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是生理發育的正常現象,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會越不集中,這是因為兒童的腦神經發育系統尚不完善,大腦的抑制功能還不強的緣故。

據統計,不同年齡孩子的專注力持續平均時間如下:

3歲9分鐘;

4歲12分鐘;

5歲15分鐘;

6歲15~30分鐘。

如果能在2~5歲時對孩子專注力進行培養,那麼孩子6歲以后專注力時間長短即可從15分鐘平穩過渡至30分鐘或更長,同時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可獨立閱讀文字書籍,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