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階段是孩子一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從小養成的習慣、品德以及燃起的學習興趣,都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上幼兒園后,有哪些能力要培養?家庭教育中,要重視哪些事情?很多家長都是一知半解,覺得幼兒園除了玩,還能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事實上, 幼兒園是以「活動」為主,發展兒童的各項能力,包括專注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等。為升入小學做準備,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可不只是玩玩那麼簡單!
小區有兩位媽媽,分別把孩子送到同一所幼兒園,等倆孩子上一年級后,其中一位媽媽發現,她家孩子明明跟對方的孩子上的同一所幼兒園,小學也是同一個小學,甚至同一個班級,倆孩子怎麼成績相差這麼多?一個名列前茅,一個班級倒數,差的也太多了吧?
後來,兩位媽媽在一起聊天,才知道,差距是在幼兒園就產生了。那位上小學后班級倒數的孩子,在幼兒園每天就是玩,放學回家也是玩,媽媽根本沒管過,該培養的能力都落下了,才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說到這里,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幼兒園到底培養什麼能力,孩子上小學后,能輕松又自在,學習不費力呢?主要是三方面的能力,家長認真看,對你娃也有幫助。
能力一:自理能力
畢淑敏說:「歸屬,是不可忽視的內心需求。尤其是小孩子,如果他沒有培養起正常的歸屬感,一生都會搖擺飄零。」
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還要積極參加集體生活中的各種事務。比如,跟打飯、收納玩具、集體活動等。
那麼,具體怎麼開展呢?分為下面幾個步驟:
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服、洗手、吃飯等; 引導孩子做家務,吃飯拿筷子、擦桌子、收拾玩具等; 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體驗傳遞愛的感受; 孩子做錯事情,不要隨意訓斥,跟他一起分析錯的原因,并改正; 帶孩子閱讀相關繪本,種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種子。
Tips:進入集體生活后,孩子的自理能力提升,非常重要。不是跟其他小朋友相比,而是建立自信的一種方式。能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孩子,在同伴面前,也會很有自信。
能力二: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各項教育能力的支柱。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進入小學會更困難。
這里說的社交能力,不是說,孩子一定要交多少好朋友,而是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如,明明不喜歡某位小朋友,卻不知道如何說,人家叫他一起玩,勉強過去了,兩個人也不愉快。還可能有同類的問題,被小朋友們孤立。
這就是孩子不會表達,導致的。你可以說清楚,他哪里讓你不舒服了,讓你不開心了,兩個人還是可能成為好朋友的。
還有,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導致小朋友疏離了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難過?這些,都是社交能力弱的表現。如果幼兒園就有這樣的情況,進入小學后,也很難適應,更難交到好朋友。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中提到: 人緣好的孩子,遇到點事情,打一個電話,就能找到一個朋友,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的,會社交的孩子,以后不管到什麼地方,都有同學、朋友張羅吃飯。
即使自己遇到難題了,找同學求助,也能很快得到回應。進入小學后,有不會的題目了,跟同學說一句,就有人給你解答了。
能力三:學習品質
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大,但其實并不是特別寬泛,主要說的是,幼兒的發展方向,包括身體、語言、社會情感、科學、藝術等上面的概念,通俗來講,就是給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并逐漸建立全方位的學習品質。
每個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沒有接受系統的書本熏陶,不太懂得,上小學后,到底要學什麼?面臨怎樣的環境?
所以,我們平時,要給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哪怕從10分鐘開始,逐漸遞增,直到適應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專注力時長,和提前熟悉學習內容。
人生,是一個狹長又寬廣的河流,在發展孩子「能力」的時候,請著眼于,那些對他未來有巨大影響的方面,而不是認識幾個字、會數數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