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到底幾歲和孩子分床睡合適」。作為一個二胎媽媽,真的感慨萬千呀哈哈。?
「孩子都上一年級了還讓他跟你一個床,你是要摟到他結婚嗎?」這是前年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孩子爸爸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被網上很多 育兒專家的話、育兒文章、育兒視訊的內容弄得不知所措過?
比如,看到說美國的小孩兒為什麼獨立性強?因為他們還是 嬰兒的時候就可以 自己一個房間睡覺了,于是乎,劈天蓋地的育兒文章就開始用這個點抓人眼球,弄得自己 十分糾結。
那麼和孩子分房睡的時間早晚,對孩子獨立性有影響嗎?
那還真的不見得。
弟弟在看到電視劇《人世間》中這段一家人睡在一張床上時,仰著臉懵懂地問:「媽媽,他們都那麼大了,為什麼還和爸爸媽媽睡呀?」
孩子的話把我逗笑的同時,讓我心中也生起一絲的心酸:因為,那個年代條件有限,孩子甚至只有上了國中住校之后,才有機會擁有屬于自己的床。
可是, 這并沒有影響他們日后長大成材。
你為什麼要急于和孩子分床睡?
為什麼以前的孩子能和父母睡到十幾歲,現在的父母就非得讓孩子三五歲就和自己分床睡呢?
我搜羅整理了一下,大體就是下面這幾個原因:
擔心孩子長大不獨立擔心孩子性格早熟擔心孩子人際關系的困難擔心孩子的人格障礙
這些原因,讓很多父母 陷入糾結中:分開睡擔心孩子太小自己照顧不好自己,不分開又害怕孩子依賴心太強。
這些數據,或許可以緩解你的「分房糾結」
父母之所以如此糾結這個事情,無非就是看到太多的文章或者所謂的育兒專家的觀點,陷 入了人云亦云的境地中,反而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了解。
一:分房睡與不分房睡的孩子,在情感與行為上并沒有顯著區別
2004年一項親子共眠研究中,調查了901位意大利的學齡兒童,在這些6-12歲的孩子中,有5%和父母同睡。研究結論是,分房與不分房的孩子,在情感與行為上并沒有顯著區別。
二:分房睡與不分房睡,不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世界著名的美國兒童睡眠研究專家James J.Mckenna,在回應「 沒有分房睡會導致孩子心理問題」這一說法時,這樣說:
「這種觀點,代表了一種個人的判斷,但它不是科學事實。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孩子的獨立能力,是通過和父母的分房睡來獲得的;也沒有任何研究證明親子共眠有負面影響,除非他是有心理問題的家庭關系的一部分」。
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健康的、正面積極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得當,就不會因為「不分房」這一個獨立的原因對孩子性格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做好這2點,和孩子「分房睡」水到渠成
一:給予孩子 足夠的陪伴和等待,不必強求
文章開頭我也提到過,我家哥哥一年級的時候被爸爸 強制要求分房睡,但是由于孩子還沒有任何準備,最終以 失敗告終。
也就 半年時間,有次放學回家,哥哥竟然主動 要求自己睡:「老師今天問,誰可以自己一個房間睡覺了,好多同學都舉手了,我覺得我也可以了,我要自己睡。」
看孩子這自信的樣子,我心中暗喜。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到 馬伊琍在網上分享自己大女兒分房睡的經歷,也是得知同學都是獨立睡覺后,主動跟媽媽提出要分房睡,并且 很快就適應了。
明星媽媽伊能靜也說,孩子遲早都會的事兒,為什麼要急著逼孩子呢?
每個孩子 性格不同、 成長環境不同,真心覺得,只要父母給予孩子 足夠的陪伴和等待,不必強求,孩子總有一天會主動提出和我們「分房睡」的。
二:循序漸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睡眠的能力
首先,在哥哥不同意自己在一個房間睡的時候,我給出了哥哥兩個建議:①讓爸爸陪他一個房間睡②同房不同床。
哥哥選擇了第二個建議,于是我們把他的小床和我們的床拼在了一塊兒。讓孩子先慢慢適應這種獨自睡覺的感覺。
其次,當哥哥主動提出自己在一個房間睡覺時,我會 給足哥哥安全感。
①把我們和哥哥的臥室門都半掩著,避免孩子有事叫我的時候聽不到。
②睡前給孩子講故事,陪他聊一天中高興開心的事情。
③告訴孩子,什麼時候想和爸爸媽媽睡了就說,不必不好意思。
④讓自己喜歡的玩具陪伴自己(安全范圍內的玩具)
當我給足了孩子安全感的時候,孩子反而適應得更快了。
所以,到底幾歲和孩子「分床睡」正確?這件事情真的 不能根據年齡「一刀切」。育兒這件事情從來 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在 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礎上,有自己的 判斷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