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對叛逆期的孩子感到頭疼,磨破了嘴皮講道理完全沒用,說多了孩子不耐煩,吼一頓罵一頓也只是在發泄情緒,有些脾氣火爆的家長干脆動粗把孩子揍一頓,過后孩子該怎樣還怎樣。
那麼面對叛逆的孩子,父母就只能聽之任之嗎?有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能讓叛逆的孩子發生改變呢? 作為父母,又應該怎樣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珊珊是個青春期的小女孩,最近迷上了穿破洞牛仔褲,還跟朋友一起去打了好幾個耳洞,今天又說要去染頭髮。
媽媽看到后特別生氣,說珊珊這樣根本不像個學生,還命令珊珊把那些破洞的褲子扔了。
珊珊完全不聽,還跟媽媽頂嘴說:「就不扔」。爸爸聽了以后火冒三丈,說珊珊如果再這樣, 就干脆別去上學,以后也別再想要零花錢。
珊珊覺得爸媽根本不理解自己,于是賭氣把自己關進屋里。然后在門上貼了個「閑人免進」的字條,整整兩天都不出門,爸媽看到珊珊這樣實在是不知該怎麼辦。
生活中像珊珊這樣的孩子并不少見,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過叛逆期。
那麼面對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難道就只能束手無策嗎?其實教育孩子有幾個關鍵時期,只要父母能抓住這幾個關鍵的叛逆期,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就能夠事半功倍。
孩子從小到大有3個叛逆期
1、第一個叛逆期是2歲
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突然間變得特別不聽話,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喜歡說「不」,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又跟不上,因此給人的感覺就是不講道理。
之所以會有2歲的叛逆期, 是因為孩子從嬰兒期長到了2歲,不但學會了走路、說話和很多基本技能。
在心理上也來到了自我意識的萌發期,孩子此時會有強烈的自主渴望,不希望再被父母來支配。
2、第二個叛逆期是6歲到7歲
孩子到了6、7歲左右,父母會發現此時的孩子好像喜歡對自己的命令充耳不聞。讓孩子去睡覺,他坐在電視機前一動也不動,讓孩子去吃飯,他仍然要玩積木。
此時的孩子進入了第二個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 他們希望自己的行動都由自己來支配,不愿意別人來安排。
3、第三個叛逆期是12歲之后
孩子到了12歲之后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很大改變, 一方面體內荷爾蒙激素會有很大波動,造成孩子沖動、易怒的特質。
另一方面又嫉妒渴望被認同,渴望引起周圍人的關注,所以就會常常跟父母對著干, 父母說什麼偏不聽,哪怕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面對孩子的這些叛逆期,父母的說教和指責都是蒼白無力的,打罵也只能讓孩子越來越逆反。
必須要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父母先提升,孩子才能有改變。在心理學中有一個「魚缸法則」,可以幫助父母來更好地引導孩子。
什麼是魚缸法則
有一家公司的大廳里放著一個魚缸,魚缸里養著很多幾厘米長的小魚。有一天這個魚缸突然被撞碎了,人們只好把里面的小魚撈出來放到了外面的噴泉中。
過了一個月,原本幾厘米長的小魚竟然都變成了10多厘米長,比原來整整長長了兩三倍。 其實這些小魚都可以長大,只不過被以前小小的魚缸束縛住了而已。
這個現象就被稱為「魚缸法則」,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同樣適用。
孩子之所以會叛逆,父母之所以會覺得孩子長不大,其實并不是孩子的錯,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是父母的狹隘和過多的約束,讓孩子成了長不大的小魚。
如何利用魚缸法則來教育孩子
1、父母要停止打罵吼
如果孩子一旦不聽話,父母上來就一頓吼叫甚至打罵,那就相當于給孩子的周圍籠罩了一個不透氣的魚缸。
孩子會因此而感到內心受挫,總是被父母吼叫和打罵, 還會使孩子變得膽小自卑,更加不愿意敞開內心。
2、給孩子犯錯的空間
孩子都是在一次次犯錯中才能得到成長,父母不要因為害怕看到孩子犯錯而總是限制孩子,要允許孩子犯錯,并且讓孩子懂得錯誤行為所帶來的后果, 才能使孩子學會更多的經驗教訓。
比如塊遲到了孩子仍然磨磨蹭蹭,父母就不要再繼續催促,完全可以讓孩子遲到一次,被老師批評還耽誤了學習,孩子以后自然能學會管理時間。
3、多理解和尊重孩子
父母不要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來評判孩子,其實小孩子的很多叛逆行為都是成長道路上必經的階段。父
母要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理解,對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尊重,凡是先聽聽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支持, 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渠道才能打通,孩子才會愿意跟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