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優秀孩子不用陪寫作業?這位媽媽的「三不原則」,值得借鑒

Wendy媽 2022/11/18 檢舉 我要評論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前一秒還陽光燦爛,后一秒就陰云彌漫

溫柔時簡直就是圣母,爆發時就像夜叉

就算你是娃兒我是娘,一到作業秒爭吵

這是前幾天和閨蜜露露喝下午茶時,情不自禁地吟詩抒情,看得出,以前深陷情感和婆媳矛盾的露露,如今成功把自己熬成了一個 多愁善感的陪讀媽媽,露露也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就是陪讀媽媽」

陪讀媽媽,這是基于全職媽媽基礎上,還肩負著孩子學習和未來的責任與使命,心中的夢想有多高、那麼肩上承擔的壓力就有多大,露露是屬于獨立自強的 女強人性格,平時對自己女兒的學習也是緊趕著 拔苗助長

「陪」孩子優秀,不如做個潛移默化的家長去影響孩子優秀

都說優秀的孩子都是從小「陪」出來的,其實這樣說也有道理,畢竟沒有不貪玩的孩子,更沒有一出生就懂得 自律的優秀孩子,每份優秀都是從小慢慢積累、磨練出來的,也因為孩子的 心智發育不夠成熟,他們的 抗挫折、和 抗誘惑能力都比較薄弱。

故而,陪讀爸爸媽媽都是有必要的!

可是,陪讀媽媽露露女兒的成績一直都不理想,當天一起喝下午茶的閨蜜團,還有一位全職媽媽比較例外,她從來都不會陪著孩子寫作業、更不會整天批評和催促學習,面對露露陷入陪寫作業的焦慮和痛苦,這位媽媽 一針見血地問道「你能陪孩子寫多久作業?升到高中、和大學時該怎麼陪?躲在爸爸媽媽懷里的孩子永遠長不大、也無法獨立」。

那一刻,我瞬間也釋然了,原來優秀孩子從來都不是每天寫多少作業、考多少分數,而是擁有一顆 積極向上、獨立前行的不懼未來決心!

當然,孩子小的時候跟他們說這些無疑是「對牛彈琴」,想要孩子從小具備優秀的潛力,也是需要父母給予對應的 潛移默化影響,別看孩子還小,其實很多領悟都體現在所見、所聞、所觸的內心情感方面,一個愛干凈的父母容易教育出愛干凈的孩子,這就是源自于家長以身作則的潛移默化影響。

為什麼優秀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陪寫作業?這位媽媽的回答讓我心服口服

我們常常擔心:孩子年齡太小經不起誘惑;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就要吃生活的苦;一開始就輸在了學習的起跑線上;知識沒有掌握牢固、將來想學都學不進…

其實,這些擔憂都是情理之中,但,孩子也不是說優秀就優秀,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在實現孩子優秀成長的路上更需要智慧父母,懂得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去改變影響,這也是每一位父母教育孩子時必須要掌握的一節必修課。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比較受歡迎:「那些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后來怎麼樣了」,評論里也有很多家長 紛紛發言,有一位媽媽的回答比較簡潔且真實,下面把回答歸納為三方面:

第一:從來不會陪孩子寫作業,也很少出現一輔導就雞飛狗跳的場景

第二:后來的時間跨度還未知,不能做答,但短期內,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感比較強

第三,不陪孩子寫作業又能保持優秀,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智慧

很明顯,這位媽媽用她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陪伴也是需要智慧和方法」!

智慧=方法,聰明媽媽的「三不原則」,值得家長們借鑒:

1、「不」監督

原文中,那位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的聰明媽媽,分享了自己孩子上學時最初的一段心理矛盾,剛開始上一年級的第一周時,媽媽陪著寫了2次作業,可是,自從經歷了 一來二去的暴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后,不愿意接下來整個家庭彌漫著火山爆發般的山洪泛濫,于是媽媽便選擇「不可堵、尤須疏」。

她明確告訴孩子:

「寫作業是你的事,工作是我的事,我們都要盡量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我不需要陪你寫作業,你也不需要陪我工作,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歡迎來我這里請教問題,不過,最好把不懂的問題都總結起來,不要1分鐘喊一次、2分鐘問一個,那樣你根本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寫好作業、思考做題」。

就那樣,已經過去的小學六年時間里,幾乎從來就沒有第三次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比起那些全程陪同孩子寫作業,隨時都可能化身 麻辣教練的父母們,這位媽媽表示「我這不是不盡心,也不是不負責,恰恰是在給孩子創造機會」。

仔細回味這句話,發現句句在理、字字精髓,要知道,任何優秀都是從不會到會慢慢積累,父母的放手恰恰是在為孩子創造拼搏展現的機會,那些 無時無刻不在監督催促孩子的父母,也恰恰是剝奪了孩子 快樂學習、自由選擇的機會。

所以,在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的那些日子里,聰明媽媽每天都會陪著孩子做一件事,那就是「分工明確」,每當孩子寫作業時媽媽就會在一旁寫稿工作,哪怕是當天沒有工作也會安靜地拿一本書在旁邊 靜心默讀。

這樣的環境看起來好像有些太安靜了,可,孩子每天回家后從來不需要催促寫作業,那可以自主安排好時間的好習慣簡直是悠哉悠哉了!

2、「不」干涉

不記得劇名的一部電視劇里,有一個男孩從小就是學霸,可是考上大學那天,他卻狠心地要跟自己的母親斷絕關系,他 撕心裂肺地表示「這樣的日子我受夠了,我要和你斷絕母子關系」,這對于單親媽媽開始無意識重重一擊。

而男孩之所以會做出如此讓人難以理解的決定,也是因為媽媽從小對自己干涉得太多了,任何事情、任何決定都必須要在媽媽的授意下完成,但凡是哪個結果、哪件事情沒有如愿,那將會迎來各種批評和述苦:

「你怎麼回事,這麼簡單的錯誤都會犯?」

「我每天起早貪黑工作,你就是這樣回報我的嗎」

「我對你太失望了,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懂事」

「如果下一次還考不好,每道錯題超20遍」

「不準打籃球,作業都寫不明白,還想著跟同學玩,敢出去腿都給你打斷」

「不可以看電視,學習那麼糟糕,你自己什麼水平不知道嗎,還天天就知道玩」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苛責言語環境下成長,這樣一直和意愿相斥的痛苦成長體驗,只會迎來更多 反抗、急躁叛逆的不健康情緒,而那些經常說不了幾句話的緊張親子關系,每一份糟糕關系里都有一份限制孩子自由的監督。

不同于電視劇里考上大學就斷絕母子關系的糟糕,上面說過聰明媽媽在不陪讀的智慧陪伴里,她選擇的是不干涉孩子,那些,曾經以為會做不好的事情,今天丟根鉛筆、明天忘記把書本裝上,又或者學習桌上永遠都是 亂七八糟的畫面,好像從來就沒有在孩子身上體現。

孩子獨立優秀了,文具盒里也永遠都是 只增不減,橡皮擦、轉筆刀、鉛筆和尺子,簡直是樣式齊全,每天早上出門前有一個習慣就是檢查書包,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語文書,數學書、筆、尺子、橡皮擦、作業本」…

在哭笑不得的行為舉止里,智慧媽媽意識到:獨立是在自由中獲取,優秀都是在體驗和實踐中逐漸進步」!

3、「不」打擊

孩子都是需要在 健康積極的環境下成長的,一個優秀孩子的內心也從來都是充滿 富足感的,這份富足是來自于生活的 安全感、自信感,同時也是取決于父母的陪伴、關愛和鼓勵,優秀孩子為什麼不需要家長陪著寫作業?除了可以鍛煉孩子的 獨立自強、時間觀念之外,父母所帶來的語言 影響力可不要小瞧了。

我們先來看看不同情景的語言影響

一個會陪伴的家長不一定會鼓勵孩子:

全職媽媽小美,自從女兒出生后便辭去工作專心帶娃,一路成長的 跌跌碰碰里,小美都在盡全力做好每一位媽媽的責任,在陪伴方面更是 無可挑剔,所有媽媽能做到的事都不會少,不能做到的事也在 全力以赴

可是,小美卻是一個謙虛又低調的性格,每當別人贊美自家女兒時,總會 客套謙虛地說「優秀什麼呀,到現在每天睡覺還非得纏著爸爸媽媽,太不獨立了」,否定別人的贊美,同時還不忘曝出孩子的一些缺點,這樣不懂得接受他人鼓勵、贊揚孩子優點的 疏忽,也為接下來緊張的母女關系埋下伏筆。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美和女兒直接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啟了爭吵模式,有時候女兒連話都不想說、直接甩出「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而這種漸漸疏遠的親子關系,一般都是從不注重孩子情感體現的否決開始的,因為孩子需要自信、更需要鼓勵。

接受孩子的缺點、認可他們的努力,同時贊美孩子的細節,這也是每一位父母必須要掌握的智慧陪伴!

一個會鼓勵的家長不一定會陪伴孩子:

和全職媽媽小美不同的是, 大大咧咧性格的寶媽小文更懂得贊美孩子,在我的印象里,小文一直是一個 自信樂觀的開朗媽媽,面對他人贊美自己的小孩時也不會謙虛客套,而是 照單全收地說「那是自然,我的女兒能不優秀嗎,尤其是xx優點一直是我的驕傲」。

這種善于發現孩子優點的贊美和認可,其實就是親子關系里美味的釀造工藝,當孩子考試不理想時,小文也從來不會 氣急敗壞地批評、打擊,而是鼓勵地說「沒關系,這次沒考好,可能是你太緊張了,下一次我們做好考前準備,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的」。

不得不說,小文女兒的優秀成績少不了平時的鼓勵和缺點接納,在這種 積極樂觀努力前行的學習環境里,也是優秀孩子身上不可少的 富足內心質量,但會鼓勵的家長不一定會陪伴孩子,在 大大咧咧性格這條路上,小文總覺得「放手」是對孩子最好的成長。

因為從來不會去干涉或參與,以至于孩子小小年紀就容易 多愁善感、甚至 患得患失,每到小文出差時就各種哭鬧,生怕這次離別就被拋棄了,其實,這種害怕就是在于對「放養模式」的誤解,如果完全放手的任其發展,就像是把孩子放到跑道里缺乏 方向感一樣。

放養并不代表完全放養,我們在放手讓孩子 獨立前行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成為孩子背后的 安全感,只有做好孩子 心靈上的陪伴、行動上的支持者,這種及心靈和行動為一體的陪伴與鼓勵,才是孩子優秀成長里最需要的內心富足感需要,而不打擊孩子,也是優秀孩子不需要陪寫作業的重要原則!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