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成績優秀的孩子,得益于小學養成了4個好習慣

Wendy媽 2023/07/18 檢舉 我要評論

大寶上高三,我有時和同學家長聊天,發現有的孩子小學國中成績很優秀,可到了高中,成績就不如以前理想了,家長不得不降低預期期望,也是為了給孩子減輕壓力。

而有的同學成績相當穩定,經常 名列前茅,學習後勁十足,孩子優秀的背後,凝聚了家長的辛苦付出,他們大都具有先見之明, 在孩子的小學階段花了大力氣,培養了這4個好習慣。

高中成績優秀的孩子,得益于小學養成了4個好習慣:

1、重視思維訓練和智力開發

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在13歲之前還沒有發育完成, 尤其是6-9歲,更是孩子大腦高速發育的時候,是孩子思維訓練、智力開發非常好的階段。

在小學階段不過分地重視學習成績,而把重點放在思維和智力的開發訓練上,並不是每天安安穩穩地坐在那裡就算學習,對于低年齡段的孩子,還應當適當運動, 大腦的發育和身體的運動協調能力共同發展,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是因為小學階段的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和國中、高中不是一個級別;小學只要肯下功夫,一般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而到了國中和高中,難度加大,只靠笨方法是達不到成績優秀的, 還得有靈活的思維習慣,善于總結學習方法,才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

2、上進心強,不怕吃苦

孩子上進心強, 是保持成績優秀的內在驅動力,孩子習慣了優秀,如果偶有成績下降,有種不服輸的精神,找准一個目標,和同學暗自較勁,比學趕超,共同進步成長。

學習需要一股精氣神兒, 不甘平庸,追求卓越,這是成為優秀學生的根基。「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有了目標和動力,孩子追逐夢想的腳步越來越清晰。

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強烈的進取精神, 不是讓我學,而是我要學;漫漫求學之路並不輕鬆, 不怕吃苦,不言失敗,抗壓能力強,有很好的心理素質,恬淡舒適自然。

從小讓孩子吃點苦頭, 可以從學習和運動兩方面著手,遇到難題讓孩子自己解決,堅持一項體育鍛煉,增強耐力和毅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3、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廣泛涉獵書刊雜誌,摘抄好詞好句是個法寶,寫作文時可以用到,增添文采,是個加分項。

小學階段學習科目比較少,時間充裕,,不然到了國中和高中,一下子驟增至八九門課程,還有每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想看書有心無力。

不管是理科還是文科,都需要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沒有很好的閱讀功底,高中理科試卷都有可能讀不完題,這是個硬傷,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就要培養好。

小學階段每天讀上1小時書很輕鬆,假期認真閱讀老師推薦的優秀經典書目,打好讀書的基本功,一生受益。

4、時間管理能力

優秀的孩子幾乎都具有很強的時間管理能力, 高度自律,時間用在哪裡,哪裡就會出成績;充分利用好時間, 珍惜時光不虛度,不負韶華

在小學階段就要 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敏感度,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時光流逝不可追,一去不復返,增強時間的緊迫感,避免做事磨蹭。

早晨起床刷牙洗臉的時間可以用來聽英語課文,訓練聽力磨耳朵;還可以 讓孩子計時做作業,推算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完成作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養成孩子不拖拉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 制定一天的時間計畫表,什麼時間段做什麼事情,對學習和生活有時間規劃,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和生活習慣

小學養成4個好習慣,不只是小學成績良好,到了國中和高中也依然會一直優秀,優勢更明顯, 到了高中成績好才是真的好,不要因為小學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才是重要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