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感,往往毀滅在父母的行為里,這3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Wendy媽 2022/05/26 檢舉 我要評論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守護者。

雖然安全感無法用文字和語言去形容,但是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卻能清晰的分辨出來。簡單來說,安全感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能讓孩子變得堅強和自信。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是想要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不可否認,孩子的安全感大多來源于父母。可悲催的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安全感為何物,錯誤的以為安全感就是陪伴和無底線的滿足。

只想說,錯誤的教育方式,反而會摧毀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在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之前,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承載著他們的未來。一旦父母的教育出了錯,那真的后悔莫及。

缺失安全感,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呢?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大多都膽小敏感,永遠活在患得患失中。他們的性格怯懦,不敢表達自己,只能一味的去肯定他人的想法。甚至,偶爾還會去討好身邊人,只是為了找到一絲絲的存在感而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心理愈加嚴重,他會陷入深深的焦慮中。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的緣故,讓孩子缺乏自信。不管是社交,還是做事,他們明顯落后于他人,焦慮心理也越來越嚴重。

孩子身上的哪些行為,正在悄悄傳遞自己缺乏安全感呢?

1、喜歡獨處

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對周圍的環境比較排斥,更喜歡呆在熟悉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個人也好。很多時候,孩子會靜靜地呆在角落里,然后一個人玩耍。一旦離開這個地方,他會變得慌亂,甚至是哭鬧。

2、容易害羞

哪怕是在特別熟悉的親戚面前,孩子依舊表現的特別害羞,這說明他的內心極度自卑和敏感。習慣了自我否定,所以孩子總覺得自己表現不好,連在外人面前大大方方說話的勇氣也沒有。

3、啃咬手指

有一類孩子,他們在極度恐懼和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會喜歡啃咬手指,這跟年齡沒有關系。內心的焦慮和緊張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通過啃咬手指來緩解,那一刻的手足無措,怕是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原來孩子在生活中的這些表現,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信號,可是父母卻習以為常。甚至為他們找打了膽小、不合群的標簽,忽略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事實。 只想說,這些父母真的合格嗎?

最悲哀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居然大多都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而缺失。說到這里,可能有很多父母不相信,他們覺得自己很愛孩子,為何最后會成為傷害他們的元兇呢?這一切,還要從這些教育方式開始說起。

傷害孩子安全感的事情,父母別再做了

1、以嚇唬為教育方式

為了讓孩子聽話,有些父母會選擇嚇唬的方式。「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這些都是常見的口頭禪,不管是哪一句,都足以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他們會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所以父母才會想著「拋棄」自己。

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畏手畏腳。因為在父母這里,他們感受不到想要的溫暖,反而時刻都需要提防,生怕被拋棄。

2、經常訓斥和吼叫孩子

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為何不試著接受呢?有太多父母,習慣性大聲吼叫孩子,哪怕是一丁點的小錯誤,也要責罰和訓斥。到了最后,孩子內心只剩下恐懼和害怕再無其他。

在訓斥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總是唯唯諾諾,生怕自己惹父母不高興,然后再被訓斥一頓。那種無力感,讓孩子產生逃離的想法,奈何目前的能力有限。

3、過度寵溺和縱容

父母一定想不到,過度的寵愛,居然也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因為一開始,對于他們的要求有求必應,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欲望越來越強烈,父母有些力不從心。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失寵了,明明之前那麼寵愛自己的父母,突然間就不愛自己。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孩子的性格和做事態度,就會明顯改變。

寫在最后:想給孩子傳遞更多的安全感,就請父母學會尊重和理解,同時要多給他們陪伴。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不再趾高氣昂的要求和指使他們,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加優秀。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