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時候, 我們要用有效的時間去幫助孩子進步,很多家長無法正確計劃孩子的時間安排,導致孩子不僅學習很累,還無法休息。
其實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能力得到提升,在睡前一個小時就能做到,家長千萬不要重視孩子睡前這段時間,要知道 孩子會通過睡眠來增強身體素質,并且睡前一個小時也是孩子記憶力比較高的階段,能夠好好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小芳夫妻特別忙,有的時候晚上會加班,每當晚上加班的時候,孩子奶奶就會來到家里陪孩子睡覺,但是 孩子卻總是睡不好,可能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有安全感。
就這樣, 孩子的睡眠質量極度下滑,白天變得無精打采,別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快樂地做游戲,而孩子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在座位上坐著。
幼兒園的老師都很認真負責,發現了孩子的這種表現之后跟小芳打電話,問孩子是不是晚上的睡眠質量不好?小芳這段時間忙于工作,不了解孩子的睡眠情況, 等接孩子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兩只眼睛上都有黑眼圈,看起來特別疲憊。
孩子并不是玩累就會睡覺的,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有很多,于是小芳為了讓孩子安心睡個好覺,和丈夫都會花一個小時在孩子睡覺前陪伴孩子, 小芳和丈夫會輪流給孩子講故事,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感受到了足夠的安全感,睡眠也越來越好。
并且每天晚上給孩子講個故事,小芳也發現孩子從之前不愛說話,變得越來越愛說話了,老師也反映孩子的 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強,經常在活動課里和其他的小朋友講故事。
睡前一小時,家長在這四個方面一定要堅持
睡前閱讀
想要讓孩子睡個好覺, 睡前這段時間一定要保持孩子擁有平穩的活動,有些孩子在睡前喜歡拿著手機玩游戲,這會使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睡得特別不安穩,腦神經一直處于興奮的狀態中。
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堅持看書, 找到孩子喜歡閱讀的書籍,讓孩子靜靜地讀一小時,然后再讓孩子睡覺, 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會使孩子睡得更安穩。
睡前講故事
如果家長總覺得自己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為了彌補孩子,家長可以利用睡前一個小時來給孩子講故事, 這樣孩子能夠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也能理解父母工作忙,并且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 能夠啟發孩子的思維,增強孩子的想象力,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家長可以選擇勇敢自信的主人公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睡前自我反省
另外,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每天睡覺之前用一段時間, 反省自己每天的生活,讓孩子談談在學校的感受,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交流自己工作的感受。
這樣更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并且還能讓孩子及時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在睡前這段溫馨的時光,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進行自我反省,來進行更好的教育。
睡前做計劃
在睡覺之前家長也要讓孩子堅持做第二天的計劃, 有了計劃孩子才知道自己第二天到底應該做什麼, 不會荒度時間。
另外 讓孩子做計劃,孩子會更有參與感,覺得自己的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孩子做事的效率才會高,這樣第二天叫醒孩子的,就不再是家長和鬧鐘了,而是孩子自己制定的計劃。
睡前一小時,父母要避免哪些方面呢?
避免吃東西
孩子在小時候特別貪吃,因為沒有自我約束力,再加上如果有些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約束,孩子可能就不會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說刷牙之后還想吃東西。
如果 孩子在睡前總是吃東西,不利于孩子的睡眠,孩子的腸胃處于活動之中,會使孩子睡不安穩,并且還容易使孩子長蛀牙。
避免太興奮
現在現在的孩子在睡覺之前都喜歡玩手機打一局激烈的游戲,這樣會使孩子的腦神經處于興奮的狀態中,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孩子睡眠質量過差會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非常糟糕。
并且更重要的是, 孩子睡前太興奮,晚上睡不著,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會使孩子的身材越來越矮小。
避免批評孩子
睡前一小時,雖然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光,但是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為孩子營造出溫馨的教育,不要總是在這個時候批評孩子,也不能讓孩子大哭入睡。
如果 孩子總是帶著沮喪的情緒入睡,時間長了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另外,沮喪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會使孩子越來越抑郁。
避免吵架
我們知道有時候爸爸媽媽會因為一點小矛盾就突然爆發戰爭,不分時間不分場合, 有些夫妻就喜歡大半夜吵架,但是如果因為自己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孩子的休息,而且還影響了孩子的心情。
就會使孩子的心情越來越沒安全感,特別害怕爸爸媽媽吵架, 孩子在極度恐慌中入睡,勢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和生理有很大聯系,心理抑郁,身體就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睡前的一個小時非常重要,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又陽光、身體又健康的人,一定要重視睡前一小時對孩子的培養,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各項能力,而且還使孩子擁有一個好睡眠,從而使身體越來越強壯,長得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