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兒子真的是太懶了!感覺自己好累哦。」昨天和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出來見面,朋友坐下來后就在感嘆自己家的孩子太懶了,自己什麼事情都要幫他做好,甚至是每天孩子的作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朋友幫忙下才完成的。朋友她不是全職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業然后再加上一個孩子把她弄的身心疲憊。
朋友的孩子有六歲了,但是很多的一些基本的事情都不會,比如說:自己的鞋子的鞋帶不會系;每次吃飯也是需要家長喂……其實,六歲的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系鞋帶這種基本的事情應該早就會了的,這個孩子還不會其實根源就在于朋友自己的身上。
她每次都以孩子現在太小了,什麼都不會,我幫他做好是應該的。孩子也接受到家長這樣的「暗示」——我還太小,什麼都不會,所以理所應當爸爸媽媽給我準備好一切事情。
我給朋友的建議是 :你要學會「懶一點」,不要總是太「勤快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你這樣子的做法是屬于溺愛孩子,根本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他。在孩子開始成長的過程中,各位家長需要逐漸的減少對孩子幫助,學會做個「懶父母」,也許「懶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加的優秀。
孩子太懶的根源是父母太過于「勤快」
父母總是包辦好一切
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凡是可以讓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
這啟示廣大的家長們要學會放手,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他本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說:要自己學會吃飯,自己收拾好碗筷……而不是把飯菜都盛好、夾好還要喂、哄著,讓孩子養成真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做這些基本應該做的事情并從中鍛煉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父母」勝過對孩子的一切事情包辦好的「好」媽媽、「好」爸爸! 否則這樣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巨嬰」,對于一切的事情都完全依賴家長。
孩子上學后父母對于孩子學業太過于操心
自從孩子上學以后,父母好像反而變得更加忙了:早上早早起來做好早餐還要一直催促孩子起床,幫忙整理書包。晚上還要陪他一起讀書、檢查家庭作業以及輔導功課,就是擔心孩子會跟不上,可是盡管家長早晚為孩子忙前忙后的可是孩子的成績卻是「不堪入目」,讓你覺得自己的付出是無用的。
其實造成這樣的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太過于勤勞,反而養成了孩子的惰性;太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孩子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以為自己學習是為大人學的,所以對于學習根本不上心。「勤快」父母給孩子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勤快」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然后在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勤快」的父母卻讓孩子失去了「一切」
讓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中的孩子不多,平均一個家庭最多兩個小孩,甚至很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小孩。特別是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小孩子的,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家長什麼都給孩子做好了——包辦。小孩子只需要負責開心、健康的長大就可以。最終導致孩子失去了自主能力,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前些年還有報道出來,中國留學生因為自主能力差而被學校開除的事件。現在的父母要求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其他都不用孩子操心,有很多的父母為了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放棄自己的工作在孩子的學校附近租房子,就是所謂的「陪讀」。 很多的大學生因為自主能力差而被學校開除的事例并不在少數。
讓孩子失去了責任感,承受能力
父母太多于「勤快」,總是把一切該做不該做的事情都做了,會讓孩子誤以為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會讓孩子失去感恩的心。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就怕哪里照顧的不好會虧待了孩子,總是把一切最好的給孩子,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也是父母幫忙解決掉的。其實父母這樣子做會讓孩子失去承受挫折的能力,當他長大以后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受不了還可能會推卸責任,失去該有的責任感。
父母太多于「勤快」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溺愛,長此如此下來,孩子很難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擁有一個健全、獨立人格。也許嘗試著做個「懶父母」逐漸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在之后會讓你收獲一位深得你心的孩子。你會發現「懶父母」也一樣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問題的關鍵是怎麼一個「懶」法。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做位「懶父母」吧。
「懶父母」 一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懶」這個詞相信很多的人都不太喜歡,它是一個貶義詞,任何一個人都不愿意讓這個詞成為自己的一個標簽。但是今天我們要讓它成為我們家長的一個標簽并且是要讓它必須成為我們的一個標簽。
「懶」于包辦,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父母在此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大致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對于孩子需要具備的能力、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決不插手,決不幫孩子即使孩子求助家長也要堅持立場,不幫孩子并且督促孩子一定要完成。比如說: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
家長同時也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懂得適當的放手。在孩子具備相應能力的情況下,放手、放心的讓孩子去做,即使做錯了也不要責怪他而是要給與孩子鼓勵以及陪伴,允許孩子多次嘗試,這樣子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逐漸的不再過于依賴父母。
「懶」于接送,讓孩子獨自走路去上學
很多孩子自從上學開始,每天上學、下學都是父母接送的。如果孩子的學校離家不太遠,也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在得到學校許可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特別需要注意的是: 家長一定要跟孩子說一些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人要讓車……
從某個角度來說:多走路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不過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家里學校太遠的話不建議家長使用,畢竟鍛煉孩子也是一定要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的基礎上。
如果孩子的學校有校車過家門口來接送,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座校車,讓孩子吃完早餐之后,自己背著書包提前在家門口等著校車來接。
懶「于陪讀,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功課
「懶」于陪讀,并不是說家長不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家長可以提醒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寫作業了,遇到需要檢查的作業,一定要讓他自己先檢查,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遇到不會做的題要自己先思考不能一遇難題就求助,實在不會可以告訴他要怎麼查資料,比如:當孩子遇到生詞的時候,告訴他可以查字典并且告訴他怎麼查就可以了。
家長要明白: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上,不要過于著急而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要學會發現哪些是孩子可以做的到的,哪些是孩子能力達不到而需要幫助的。
家長們都試著做一位「懶父母」吧。該放手的時候就果斷的放手;該狠心的時候就要狠下心來;該懶的時候就偷下懶,把操心、關注默默地放在心里。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到的遇挫折并且解決中成長,只有這樣孩子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的獨立能力,在將來的社會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