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后來都怎麼樣了?

Wendy媽 2022/04/03 檢舉 我要評論

養娃過程,我們可能都發怒過。有時候不是因為孩子有多糟糕,而是自己累了、煩躁了、糟心了,正好孩子做了點不合時宜的事,于是就爆發了。

父母易怒、容易失控,他們的孩子將來會怎麼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憤怒情緒?這篇來分享一下。

01、憤怒是一種情緒,它并不全是負面的

憤怒是一種自然情緒,它并不全是負面的。

比如,憤怒會讓人感到力量,就是那種「豁出去了」的感覺。這種力量,可能會讓人克服恐懼,把一些本來不敢做的難事給順利完成了。

另外,作為父母,當我們自己感到憤怒時,試著合理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憤怒情緒,這對孩子來講也是一個好榜樣,言傳身教。

比如,我們對某個人或某件事感到非常憤怒,但是我們嘗試深呼吸,或離開憤怒的情境,而不是直接情緒爆發,這個能讓孩子學習,如何更好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是,憤怒有時候確實是負面的,尤其是頻繁地發怒,發怒后失控。

02、易怒的家長,孩子會怎麼樣?

看到家長發怒,孩子可能會直接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的錯,感到自責。家長的憤怒,也會讓孩子感到壓力,這種壓力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在易怒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更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另外,家長總是對孩子發怒,使用傷害性的語言,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不好的,是沒用的人。這些負面的感受和體驗,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健康。

比如孩子慢慢地變得無法專注、與其他同齡人相處困難、變得沉默寡言膽小怕事、又或者變得粗暴激進,出現睡眠問題等。

03、育兒過程我們為什麼會發怒?

養娃不易。

我們經常需要各種平衡,比如在處理各種生活瑣事、做家務、處理工作的同時,還要陪玩、陪學習等。當生活中千頭萬緒,有時候事情又不那麼順利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失去耐心,感到煩躁甚至憤怒。

養孩子的過程,我們與隊友意見不一致也非常容易導致情緒爆發,憤怒煩躁。比如,育兒理念不一致、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有時候生活事務安排上的不一致,都可能引發憤怒情緒。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當我們的努力還被對方否定、忽視、低估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引爆。

另外,憤怒情緒是會「傳染」的。孩子的憤怒和挫敗情緒可能會讓我們也覺得憤怒。比如,孩子發怒鬧情緒,故意對著干,這時候我們也可能會變得煩躁起來,反過來「還擊」孩子。這種情境,可能不少家長都有過,一般都是事后就后悔了。

另外,身體不舒服、工作或經濟上的壓力、缺覺、失去自我的感覺等,這些因素也都會讓我們在育兒過程變得焦躁,甚至發怒。

04、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應對憤怒?

憤怒的情緒無法徹底避免,但是我們卻可以學會更好地管理這種情緒。簡單來講,可以分3步。

第一步

認識自己的憤怒情緒

當我們要發怒的時候,身體其實是有「早期信號」的,認識這些信號很重要。發現了自己要發怒的信號,記得說出來:我很憤怒,我很火大。哪怕是自言自語也好,把當時的憤怒情況說出來。比如「你這個樣子,讓我很憤怒」。

關于早期憤怒的信號:

心跳加快 呼吸加快 肩膀變緊繃 感到身體緊繃、煩躁 出汗 握拳、咬緊牙關 面紅耳赤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 負面想法也會讓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憤怒,或者讓憤怒情緒加重。因此一些負面想法,我們也要保持警惕。

打個比方,

忙了一整天,工作上也不是非常順心。回到家,屋子里一塌糊涂,或者孩子們在吵鬧打架,這時候就可能糟糕的情緒比較嚴重了。接下來,如果讓孩子做啥,孩子偏不做,又累又煩躁的時候,一些 負面想法就開始了:

「啥都要我來做,就沒人可以幫我一下」

「怎麼這孩子這麼不省心」

「你乖一點,我就不至于那麼累那麼憤怒了」

「你干嘛總是故意激怒我?」

一旦腦海里開始出現想法,我們就要引起重視,我們可能需要停一下,讓自己緩一緩,以免下一步就是憤怒爆發。

第二步

學會自我舒緩和放松

一旦發現發怒的早期跡象或者意識到腦子里出現的負面想法,就要記得提醒自己,需要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

如果不能直接走開

留下孩子一個人的情況,可以嘗試:

放緩呼吸。 吸氣2秒鐘,呼氣4秒鐘。 反復嘗試,直到心跳放緩為止。 如果孩子大聲哭鬧,哭聲令人煩躁不安,可以試試短暫塞上耳塞或者帶上耳麥,暫時屏蔽這些令自己煩躁的哭聲。 同時記得深、緩呼吸。

如果可以短暫地離開一下孩子,可以試試:

做一些自己令自己舒緩的事情,比如聽一些舒緩的音樂,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或者遠眺窗外。 出門走一走,或者跑幾圈。 泡個舒服的溫水澡。 找朋友或家人訴說。

離開孩子的時候,確保孩子是安全的。如果有人可以幫手,那可以讓其他人代為照顧孩子,然后自己盡量放松一下。

一般來講,心跳速度放緩了,全身的緊繃感緩解了,肌肉放松了,這些跡象都是提示放松平和下來了。

第三步

反思和回顧

等自己情緒平和下來了,其實可以回顧一下,為什麼會出現憤怒的狀態。這個回顧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避免類似情況的出現,以及類似的情況出現了,也能更好的應對。回顧過程可以試著問自己:

事情到底多嚴重? 我為什麼會對這件事情緒反應這麼大? 對這種情況,我想怎麼處理? 對這種情況,我需要做一些什麼嗎? 還是讓事情過去就可以了?

05、家長對憤怒情緒的適當管理,是給孩子的榜樣

感到憤怒是可以的,但是因為憤怒而傷害孩子或他人,是不可以的。

發怒之后,如果對孩子說:「對不起,媽媽對你發怒了」,會讓孩子覺得發怒這個情緒是不對的。

其實,我們應該說的是:「對不起,媽媽對你大吼大叫了。」這樣會讓孩子明白,偶爾感到憤怒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用好的方式來控制和管理憤怒的情緒。

失控對孩子發怒,吼了孩子

這時候怎麼做?

我們總歸會有沒控制好自己的時候,可能對孩子發怒了,吼了孩子,或者說了一些自己覺得后悔,其實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雖說偶爾一次失控吼了孩子,不至于立刻就影響孩子大腦發育。但是,偶爾失控之后,可以試試跟孩子說:

對不起,媽媽/爸爸情緒失控,對你發脾氣了,下次我會注意,在對你發脾氣前,先讓自己離開一會,平靜下來。 對不起,媽媽/爸爸吼了你,我們一起來說說發生了什麼? 對不起,那些話,媽媽/爸爸不該說的,在生氣也不能這麼樣說。我早知道應該先讓自己離開一下,等平靜下來了再和你對話的。

平和的情緒,其實不僅促進親子關系,也有利于夫妻關系。每一次的努力,也許都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和管理好自己的各種情緒。

養娃不容易,要記得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不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太難為了自己。如果發現自己不論如何努力,情緒都很難平和,頻繁感到憤怒、焦慮、傷心、難過等,請一定記得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和幫助。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