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遲到,自控力差怎麼辦?「四葉草法則」幫你溫柔應對

Wendy媽 2023/02/13 檢舉 我要評論

臨近開學,朋友家的小家伙麗麗簡直就是一個超級磨蹭不想上學的蝸牛。

開學第一天在鬧鐘響了半天才慢悠悠的爬起來,睡眼松惺,朋友本來就是個急性子看見快要到出門時間了,孩子還沒有洗臉刷牙,頓時火冒三丈,無論怎麼催孩子,麗麗還是一副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

「你是不知道她,每天早上都是這樣,特別是剛開學的時候,吃個早餐也是吃一口歇一會的,我又忍不住,那麼多事,哎。」朋友和我吐槽道。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習慣,特別是在早上剛剛睡醒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越是催促越是干著急,孩子不僅越做得不好,也會很煩躁,最后雙方都陷入惡性循環的激烈場面。

今天我就教大家妙用四葉草法則,讓孩子重新找回自律,家長也可放心!

第一片葉子:提前制定規則,雙方有數

在西方,四葉草代表的是幸運,而今天在這里我為大家介紹四葉草法則的第一片葉子:雙方的提前約定。

無規矩不成方圓,很多孩子能夠那樣胡鬧不起床撒脾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里沒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有一個大概的規章和底線,雙方互相約定,互相監督和執行

在這里給家長提個醒:

· 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

只有家庭成員一起制定的規則,每個人才會愿意去遵循。家長切記不能以大家長的姿態做硬性的規則,要讓孩子參與到這個過程里面來,提出各自的意見,民主開放自由!

· 規則時間不能太「死」,留有一定的選擇

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規定時間,也會讓孩子陷入不能完成的焦慮中,之后就會自暴自棄。家長要余留給孩子充足的完成時間和能夠做到的任務。就比如:孩子本來7點起床,家長一下子就讓孩子在6點起床寶寶根本就不能馬上適應,但可以讓孩子每天提前十分鐘,循序漸進。還好比本來答應孩子寫兩個小時的作業就可以玩一個小時,卻變卦只給孩子半個小時的放松時間,那麼孩子覺得這樣做并沒有什麼好處,之后就不會聽父母的話了。

· 家長要以身作則,遵循規矩且不輕易妥協

「只許父母放火,不許孩子點燈」,這是很多孩子不喜歡的。我們成年人作為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將成為他們的標兵,自然要從自己做起。

可千萬不能在飯桌上不許孩子看電視,自己卻將手機擺在桌上看得津津有味。在孩子犯了錯的時候,很多家長耳根子軟,孩子一撒嬌就妥協,這個時候家長可要守住底線,不輕易妥協。

第二片葉子:制定目標,為孩子定好方向

目標是孩子的指路燈,父母為孩子制定的目標不僅要適合孩子還要有一定的挑戰性,目標過于低級會讓孩子喪失努力拼搏的熱情;目標過于高級則會大大挫傷孩子積極性。

父母可以利用運用「SMART」原則引導孩子制定合理得體的目標:

· Specific明確的---

給孩子的目標要有條理,明確清晰,具體化。就好像孩子什麼時候必須得起床,每天要朗讀一篇課文,要練三頁字等。

· Measurable可量化的---可量化就是每一次比上一次有進步一點點,是肉眼可見的優秀,就比如孩子這次期末成績比上次期中成績總分高了四分,排名前進了一名,這就是進步。

· Achievable可達成的----這個計劃不應該是孩子竭盡全力花盡心思才能達成的,而是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很好的做完,就比如每天掌握六個生詞或者一周一篇古詩。

· Realistic可行的----這個計劃應該是孩子能實現的,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星星。就比如:每周練舞,每天的飯后散步或者是孩子每周收拾一次自己的房間。

· Time Bound有時間限制的----

如果計劃沒有一個時間限制,孩子就很容易去磨洋工,慢悠悠的。在兩個小時內要完成作業并且要有質量的完成,拖拉不行,敷衍也不行,所以孩子就會自律,早早的寫好作業。

第三片葉子:騰出空間,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

父母要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將有限的權利選擇交給孩子,讓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機會。孩子的童年正是想要自由擺脫束縛的年紀,家長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強能力:

寶寶要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做得不好,于是就一切包辦,社會上才會有那麼多的巨嬰男女。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你是愿意和媽媽一起準備洗菜擇菜,還是飯后洗碗筷,亦或是晚間的拖地呢? 不是讓孩子必須做,而是選擇做哪個!

小家伙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好,久而之久就不會拖拖拉拉,覺得這應該是我做的,這是我的份內事。

又或者孩子要求先玩游戲在寫作業,家長可以讓孩子先玩,但是如果今天晚上不能完成好習題,那麼以后這一周都沒有選擇的權利,跟寶寶講:你失去了信用,要接受懲罰。

孩子磨磨蹭蹭的,很大原因是不愿意去做,覺得這不因該是我做的,單靠媽媽你一個人也就可以了。有了這樣的慣性思維,孩子整體的自律就會下降。

想要孩子配合父母,就不要命令孩子,給予相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也會懂得理解配合。

第四片葉子:肯定孩子,給予成就感

成就感和肯定就是催化孩子自律的成功劑, 為什麼孩子都格外需要這瓶催化劑呢?我們又該怎麼用呢?:

大部分的不自律行為,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動力和鼓勵

孩子年少,很多時候自控能力很差,不能夠長期的控制自己。而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建設。就像長途的單車比賽,整個賽程會設立好幾個目標牌和供給點,讓選手知道到哪里了,也可以補充體力。

家長就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拉拉隊員,時刻為他們準備加油歡呼!

比如:孩子在前幾天都可以做到每天練字一個小時,但是慢慢的就不耐煩還和你撒嬌不肯練,「寶寶,你看,你前面幾天都堅持下來了,寶寶真的很厲害啦,字也寫得很工整啊,這樣吧,以后每一周可以歇息一天不練,可以嗎?」

適當的鼓勵和肯定,讓孩子得到滿足感。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多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鼓勵點

近來很流行的夸夸群也是這個原理,很多孩子在努力良久后沒有很大的進步結果,不僅父母會焦慮孩子也會灰心。但家長可不能埋怨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這點小事做這麼久都做的不好!」

冬冬的算數一直都很差,媽媽買了很多算數習題給他寫,就算每天都好好的做完,但是數學考試成績依然不理想,媽媽并沒有埋怨他而是引導、鼓勵孩子多去關注算數的過程,冬冬慢慢的就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原來計算的過程這麼美妙啊!孩子的邏輯能力比以前也進步了很多。

在孩子上小學的一到三年級是孩子培育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把握住時機,讓寶寶走向自律的獨立!否則錯過了施肥期,孩子是很難改變其習慣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