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后,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呢?我看到兩個完全相反的觀點,看上去都有道理,這大概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了。
第一個觀點,先寫作業再玩。
如果先玩,孩子認為已經得到了福利,作業完成度不高。如果先寫作業,為了后面留出更多時間玩耍,會提高學習效率。
孩子的思維有連貫性,回家后先寫作業,花的時間更短。按照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課上學過的內容過的時間越長遺忘得越多,等到寫作業的時候難度就會加大,花時間更多。
孩子瘋玩后,大腦過于興奮,根本坐不住,無法安靜下來寫作業。還是延續白天的學習狀態更理想。
第二個觀點,先玩再寫作業。
作業比較多,孩子寫完作業,實際上就失去了玩的時間。即使寫完作業后,還有時間玩,時間太晚,也不方便外出活動,更不能在家里進行大幅度活動,實際是個偽命題。
孩子在學校累了一天,先放松玩一會兒,對身心健康有利,孩子心情愉快,寫作業效率會更高。
就像我們下班后回家,也需要休息再做家務,所以,沒必要讓孩子無縫銜接。
兩種觀點都能自圓其說,但又互相無法說服。那到底哪個順序更好呢?看了一些專家和一些研究結果,發現驚人一致。
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順序不對,影響專注力和學習效率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說: 當把孩子從學校接回來以后,能不能先讓孩子下樓運動一會兒,騎腳踏車、打球、跳繩,讓他出出汗。孩子在12歲之前需要釋放,讓他寫作業,不如讓他先運動再寫作業踏實。
《野性養育》中也提到: 在開始做作業或家務之前,他們需要先回家填飽肚子,然后在外面玩一會兒。
孩子天性好動,在學校已經坐了好幾個小時,特別需要通過運動宣泄和釋放,心情才會愉快,才有動力去做一些對自己來說有挑戰性的工作。
孩子正處于長身體階段,再加上學習中的腦力勞動,身體消耗了很多能量,處于胃排空狀態,也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血糖,才有精力去寫作業。
運動,會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有一項實驗表明: 每當學生參加完體育活動后,他們在學習時會更加專注,學習成績也更高。
運動,也會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高手》中解釋了原因, 運動能讓血液的氧氣和葡萄糖含量上升、運動可以鍛煉人的協調能力和反應速度、運動讓身體分泌多巴胺、腎上腺素和血清素,這些有利于大腦工作的因素,大大提高了大腦的學習效率。
有家長觀察了自家孩子的情況,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擔心孩子休息時間不夠、玩過之后無法收心,就要求孩子先寫作業再玩。但是孩子寫作業不專心、邊玩邊寫、效率非常低。
後來了解到大運動對孩子身心發展的作用,改變了寫作業的順序,先讓孩子自由活動半小時到1小時,再寫作業時,孩子坐得住,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
像我們小時候,沒有特別的運動,但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勞動,之后吃飯,最后才會學習,和這種先玩再寫作業的順序是一致的。
寫作業步驟正確,學習效果更好
支持先寫作業后玩的朋友,比較擔心的問題是: 孩子玩野了不想學習、孩子遺忘了學習內容導致寫作業慢。
這些問題都好解決,只要做好約束、分步驟進行就可以。 教育專家錢志亮,曾經為孩子們總結了回家作業八步曲,非常全面細致,我們可以拿來參考。
放好書包換鞋衣、講究衛生把手洗、一定喝水吃東西、趕緊坐定先復習、再做作業心有底、檢查對錯需仔細、明天學啥先預習、收拾準備好歡喜。
我們跟孩子 約定一個玩耍和運動的時間,半小時或者1小時,或者一個具體的時間段,孩子按時回家,就不會影響到寫作業的時間。開始執行時,孩子可能有懈怠,我們要及時提醒。
孩子活動完之后,回家做好各項身體準備工作,精神飽滿,馬上進入寫作業狀態。
通過看課本和筆記復習回顧課上所學的內容,對沒有掌握的、模棱兩可的知識,通過查閱資料融會貫通,遺忘的知識點又重新鮮活起來,不會出現知識漏洞,寫作業時沒有陌生感,寫作業的效率不會低,時間不會拉長。
寫完作業時,往往不能保證100%準確,可能會有一些書寫錯誤或者計算錯誤,要養成檢查對錯的習慣,修改因為粗心大意寫錯的作業,確保準確率,養成一個精益求精的好習慣。
之后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圈點勾畫,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去上課,會更專注,學習效率會更高,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自己收拾書包,按照第二天的課程表和老師的要求,把需要帶的課本、文具或其他教具一起收入書包。家長不要幫忙收拾,因為第二天是孩子自己用,自己知道需要的學習用具放在哪個位置,方便及時找到。
兒子的老師曾經說過,很多孩子進入教室交作業都需要花很長時間,有的是因為忘記帶作業,有的是因為沒有對作業進行歸納整理,一時半會兒找不到,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
孩子從小養成自己收拾書包的好習慣,就不會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了。
寫在最后:孩子放學后,先玩還是先寫作業?不同家長的觀點不同,各說各的道理。當你無法說服自己改變時,不妨先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效率低下,要敏感的意識到可能是順序不對,及時調整,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狀態。
從專家的建議和研究結果來看,孩子放學后,先運動、玩耍一定時間,再寫作業會更專注、更有效率,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