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朋友圈里瘋傳一篇文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開始訓練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孩子,在孩子笑的時候才能抱,讓孩子知道笑的時候才有得抱,哭的時候沒人會抱
這個說法看似挺有道理的,但是后來各路心理學家出來辟謠,說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而孩子哭除了餓了,渴了,尿了最經常的就是要做媽媽抱了。
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喜歡讓媽媽抱呢?
胎兒在沒出生之前在子宮里面是非常溫暖的,也是非常舒服的,而出生后發現溫度會經常變化,各種光線很多,還是各種各樣嘈雜的聲浪,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孩子覺得不舒服,沒有安全感,但是他卻不得不去適應。
當他覺得累了,怕了,就需要需要媽媽的懷抱,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里面聽感受一下媽媽溫暖的體溫,聽一聽以前聽過的熟悉心跳,聞聞以前經常聞到的味道,在媽媽的懷抱時讓他覺得溫暖,抬頭就能觸及到媽媽的[乳.房],是他最喜歡的美味的食物。媽媽的懷抱可以給孩子極大的勇氣。
而當孩子想讓家長抱,又沒有得到抱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她覺得媽媽不要我了,不喜歡我了,我是不受歡迎的,我是不被喜歡的。這樣對于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新生兒一定要多抱抱。
所以新生兒時期請給孩子溫暖的懷抱,讓他覺得溫暖。心理學提到:6個月之前的孩子經常抱都不過分。
孩子在6個月之前是過渡期,體現在食物的過度,比如說從子宮里面通過媽媽體內供給養分,出生到6個月之間完全通過乳汁從媽媽體內攝取營養,不需要自己去吃飯。
體現在心理的過渡,小嬰兒壓根不知道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整體,所以和媽媽分得太開,分得太久會讓小嬰兒內心覺得不安和惶恐。所以媽媽要多抱抱。給他心靈上需要安慰。
新生兒經常得抱的孩子不會被寵壞。
不要怕寵壞孩子,一定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多抱抱他,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抱夠了,孩子長大才有更強的安全感。
孩子6個月之前這不是建立規則的合適的時期,而是要給孩子安全感的時期,所以這個時候要多抱抱孩子,對孩子大有好處。
小時候經常得抱的孩子在以下三個特點:
1、抗壓能力更強
孩子長大之后面對挫折會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她渾身充滿了愛,充滿了安全感,對到挫折的時候他就知道,我還是有力量去對抗他的。
我們看到那些在家的氛圍長大的孩子更溫暖更有力。
2、不容易上當受騙
比如說那個很小就被騙的女孩子,在小的時候常常是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甚至的小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抱。
菁媽村里一個小女孩上國中的時候就被一個社會的人給騙走了,之后不上學了,直接到那個男人家里住了。而這個女孩就是小時候父母很忙,剛滿月就帶著她到地里帶活了,到了地里把她放在樹蔭底下,父母就干活了,等她哭了才來喂奶。
所以她說:覺得那個男的對她很好,帶她去玩,給她吃的喝的,還幫他買衣服。我在外面看到她時經常都是和那個男人摟摟抱抱的。缺愛的女孩最好騙。
3、長大后遇事更冷靜的,孩子的成就感會更強
孩子心里有愛,自己就能負起責任,遇到事情會更加冷靜自持。這樣的人到社會到工作 中更容易出成績更容易得到別人的欣賞。
你小時候會經常抱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