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4條同學相處「潛規則」盡早教給他,避免走彎路

Wendy媽 2022/05/31 檢舉 我要評論

《兒童心理學》的作者魯道夫曾說過: 「我們已知的是,同伴友誼對孩子的影響力確實很大,到一定年齡后,甚至將漸漸超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和兒童相比,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價值認同感來源已經不同,他們更在意同齡人的評價,更在乎自己在朋友同學心中的印象。 他們開始在同齡伙伴中尋找自己的歸屬感。

于是,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將心里話和自己的閨蜜、哥們講;

朋友的一句認同帶來的積極效應遠遠超過父母10句的表揚;

他們的審美興趣,喜歡讀的書,看的電影都會被同伴影響。

朋友在他們的人生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影響甚至完全超出了父母。

于是,這就牽涉到一個重要的問題 「社交」,孩子是否會辨識朋友,如何和朋友正確相處,如何處理自己和朋友之間的矛盾,這些都在考驗著孩子的社交能力。

處理得當,朋友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助推器。

處理不好,朋友可能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走歪路,或者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甚至一生。

所以,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這4條社交「潛規則」,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

01不碎嘴,不做傳話筒

琪琪前幾天當著幾個同學的面抱怨了另一個同學一句,沒想到,轉身就被當事人知道了。當事人直接找到琪琪,質問她為什麼背后說自己的壞話,這讓琪琪非常尷尬。

沒想到自己只提了一句,就被人添油加醋傳了話,把人得罪了。

青春期的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征越來越明顯,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不再像小學階段那麼單純, 說實話,校園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

那麼在這個小社會里面生存的第一個法則就是,要明白「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里」的道理。不千萬不要養成碎嘴的毛病,不要背后議論別人,也不要養成傳話的壞毛病。

不講自己的隱私,不要將自己家人的事情告訴別人;

不講同學壞話,當人面,只講別人的優點和好話;

不要做傳話筒,更不要將別人的秘密到處說。

「禍從口出」,這點要記住了,不僅僅在學校,就算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將受益無窮。

02不強迫自己合群

晨晨上初二后,發現班上的不少男生都學會了吸煙,為了讓自己顯得合群,晨晨也開始偷偷學起了吸煙,甚至在朋友的帶動之下開始逃課。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同伴的認同,害怕自己被排斥,一旦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會覺得非常別扭。

在心理學上就有個詞叫 「同伴壓力」,它是指,因為孩子害怕被同伴排擠,為了得到同伴的接納,而放棄自我感受,做出順應他人的選擇。

作為成年人,我們會控制自己,不讓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而青春期的孩子,做到這一點很難。

特別是男孩子,為了和別人融合到一起,他們可能會學著去吸煙,學喝酒,甚至跟著逃課,泡網咖,打游戲。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勉強自己合群」,特別是明知是錯路,還要強迫自己融合,只會讓自己未來更加痛苦。

所以我們在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正確的認知,建立自己的興趣愛好,當面對不合群的問題時,孩子能保持冷靜,穩定情緒,做出正確理智的選擇。

03學著讓自己的臉皮厚一點

我有一個國中女同學,就是吃了臉皮薄的虧。

一次體育課,她立定跳遠的時候沒跳好,一下子趴在了地上,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還有人開玩笑說「她摔倒的姿勢像青蛙!」

大家的笑聲讓女生面紅耳赤,哭了整整一堂課。即使后面開玩笑的同學和她道歉,她也死活不肯再補跳了。

從那以后,她的心里就烙下了陰影,一上體育課就緊張害怕,后來干脆就和老師請假,體育課再也不上了。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臉皮薄,心思特別敏感,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甚至因此烙下心理陰影。

而「臉皮薄」在青春期這個人格性格完善的時期,往往特別吃虧。

「臉皮薄」的孩子,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總覺得別人聊天就是在討論自己;覺得答錯問題就會被人恥笑,上課從來不敢舉手;經常糾結在一點點小錯誤中,跌倒了就爬不起來。

在「臉皮薄」的孩子心里,自己在別人眼里就是個笑話,他們不斷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很容易鉆牛角尖,出現情緒波動,導致各種心理問題。

而「厚臉皮」的孩子恰恰相反,他們心很大,面對自己的各種糗事,失敗通常一笑而過,他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更關注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就算再大的挫折,也能恢復滿格充電,從頭再戰。

04務必要學會拒絕

過幾天就要月考了,彤彤的歷史復習得還不熟練,打算再對著筆記復習幾遍,結果放學的時候,同桌要借自己的筆記看一看。

不借吧,彤彤擔心同桌不高興;借吧,筆記上都是自己記得考試重點,自己這兩天也想看一看。面對同桌的請求,彤彤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結果自己沒有資料復習,考試一塌糊涂。

因為過于在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過分在于別人的感受,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變得不會拒絕別人了。

明明自己的作業還沒有寫完,因為不忍心拒絕邀請,和朋友出去玩耽誤了寫作業;

明明自己沒有復習完,因為不懂拒絕,只好先將筆記資料借給別人,耽誤了自己復習;

明明自己的時間很緊張,因為不懂拒絕,只要硬著頭皮給別人講題,耽誤了自己的事情。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對同伴的評價過于在意,對于情感要求更加強烈,往往也很難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拒絕。否則他會認為自己不被喜歡了,覺得難過、沒面子、憤怒,心理比較脆弱。

我們的確希望孩子能學會分享,關注別人的感受,但是如果孩子過分在意別人會不會不高興,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來滿足別人的要求,一味地接受忍讓,最終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學會拒絕,更要傳授給孩子一些拒絕的技巧,比如:

通過開玩笑的方式,實現拒絕,并且還不會讓彼此感到尷尬;

適當地示弱,明確表示自己力不從心,也很無助,讓對方知難而退;

巧用轉移法將「皮球」踢回去,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請求并不合理。

社交在孩子的成長中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卻對孩子影響很大!

好的友誼,順利的社交,可以讓孩子減少被打擾,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而亂成一團的社交,則會將孩子拉入泥潭,分身乏術,疲憊不堪。

當孩子逐漸長大, 父母務必要將自己在社交上的經驗傳授給孩子,多給孩子講講自己是如何處理生活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和社交難題的。

同時也 建議家長給孩子選擇一些優秀的和情商相關的書籍,讓孩子讀一讀,和孩子聊一聊,幫助孩子打開自己的格局,提高自己的處事技巧。

孩子進入青春期,我們要將對方當做成年人看待,認為他們的社交都是無用的,而是要多幫助孩子,多指導孩子,不讓他在社交上走彎路。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