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起,迄今為止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火箭、超音速飛機之類的高速飛行器,然而如果你真是這樣認為的,那你就錯了。事實上,在1957年,由于計算失誤,人類創造出了一個206倍音速的核動力井蓋,它的速度遠遠地超過了地球上其它的任何人造物體,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一個井蓋。
這個井蓋來自于1957年美國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LANL)進行的一次代號為「帕斯卡-A」的地下核爆實驗,實驗場地位于新墨西哥州。簡而言之,此次實驗的流程就是,在地球上挖了一個深度為150米,直徑為1.2米的大洞,再把用于實驗的核爆裝置放在這個洞的底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啟動核爆裝置,在此之後研究人員就可以收集現場的資料用于相關研究。
為了保險起見,人們在洞口安裝了一個井蓋,據悉這個井蓋的厚度超過了10公分,全部由實心的鋼板構成。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用于實驗的核爆裝置只會釋放出很小的能量,這個洞已經足夠深了,在實驗中應該不會有什麼物質會洩露出來,再加上這個結實的井蓋,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
然而實驗結果卻顯示了研究人員出現了計算失誤,1957年8月27日,用于實驗的核爆裝置在啟動的一瞬間釋放出了超過計算值50000倍的能量,致使強大的衝擊波夾裹大量的被高溫氣化了的物質,以極高的速度沿著洞壁直沖而上,然後洞口的井蓋就「一飛沖天」了。
設置在實驗現場的高速攝像機捕捉到了這一場面,令人驚訝的是,儘管攝像機的拍攝范圍很大,但是在拍攝下來的影像中,只有一幀畫面裡有這個井蓋,這就意味著,這個井蓋的速度極快,在高速攝像機拍攝一幀畫面的時間裡,它就已經飛出了拍攝范圍。
具體有多快呢?根據專業人士的計算,這個井蓋的速度大約為每秒鐘70公里,相當于206倍音速。我們可以看到,由于這個井蓋飛行的動力全部來自于核能,因此可以說,在此次實驗中,由于計算失誤,人類創造出了一個206倍音速的核動力井蓋,並使它成為了迄今為止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井蓋最終到哪裡去了呢?
通常來講,當這個井蓋以極高的速度在大氣層中飛行時,其前方(迎風面)的空氣會被劇烈地壓縮,從而產生很高的溫度,如果它的飛行姿態不好的話(迎風面太大),那麼它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因為這種高溫而燒蝕殆盡,關于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流星,只不過流星是以極高的速度向地球墜落,而這個井蓋卻是向地球外飛去。
就算這個井蓋沒有在高溫中燒蝕殆盡,它也很難擺脫地球大氣層以及地球引力的「聯手制約」,簡單地講就是,空氣可以給它製造強大的阻力,而地球引力則會不斷地把它往下「拉扯」,從而讓它的速度逐漸降低。所以這個井蓋最有可能有兩種結局,第一種是它在大氣層中就被燒沒了,第二種則是當它達到一定的高度後,又重新掉到地球表面上的某個區域。
除此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發生機率很小的結局,也是一個很迷人的結局。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從地球出發的物體的飛行速度達到每秒鐘16.7公里的時候,它就可以在沒有後續動力的情況下從掙脫太陽的引力,這個速度被稱為第三宇宙速度。
簡單計算一下,我們就可以得出,206倍音速差不多是第三宇宙速度的4.2倍,因此可以說,如果這個核動力井蓋在某種情況下幸運地離開了地球,那麼它就有可能會飛出太陽系,根據當時它在地球上的具體情況來看,如果它真的脫離了地球,那麼它將向「武仙座」方向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