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不要馬上批評,更不要打罵,高情商的父母會用這4個方法

Wendy媽 2023/07/25 檢舉 我要評論

很多細心的媽媽會注意到,3歲左右的寶寶說話開始利索了,不再用「一哭二鬧三打人」的招數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

本以為熬到頭了,不用再那麼操心了,但是這個時候,寶寶也慢慢解鎖了語言的威力,他們開始發現,說話不僅可以討大人的歡心,有時候還能夠達到某些目的,于是就出現了「說謊」的現象。

孩子說謊一般可分為4種原因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我們不要去忙著批評孩子,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然後加以正確引導,一般來說,孩子說謊分為4種原因。

1、為了達成某種願望

6歲前的孩子,分不清現實和想象、遊戲與生活,常常會說出一些和現實不符的話,在我們大人看來覺得是說謊,但是這其實只是孩子內心願望的反映,這是無意識的說謊。

比如說: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說,「我爸爸很厲害,他可以開車飛到天上去」

這就是孩子認知水準不夠的表現,他們只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並沒有刻意要說謊的意思。

2、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

小時候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全部,當發現爸爸媽媽不怎麼關注自己時,就會用說謊來獲得大人的關注。

比如說:有的二胎家庭,大寶看到爸爸媽媽都圍著二寶轉,心裡非常失落,就會故意說慌,說自己這裡疼那裡不舒服。

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試探一下我們是否還愛著他,爸爸媽媽應該第一時間回應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當孩子得到肯定的答案後,就不會再用說謊來尋求父母關注了。

3、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孩子不想吃飯、不想上學、不想吃飯等,故意說謊逃避。我們這時候應該細心引導孩子,用安慰代替說教,這樣,孩子下次遇到問題就會跟我們說清楚原因,而不是選擇說謊。

4、逃避懲罰或者獲得獎賞

孩子做錯事,害怕受到父母責罰,尤其是曾經因為犯錯被嚴厲懲罰過的孩子,再次犯錯時就很大可能用謊言來掩飾錯誤。

至于獲得獎賞,可能是因為有些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比如說:有的父母喜歡對孩子說,下次考試得了第一名,媽媽給你買玩具。孩子很想拿到玩具,但是又沒有得到第一名,這個時候,就可能會說謊欺騙父母。

如何應對孩子說謊這個事呢?

「謊言」,也就是「不存在的、虛假的東西」,是一種孩子想象出來的現實。所以,當一個孩子出現說謊行為的時候,在認知上意味著他們有了更高階的思考能力。

雖然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說謊有許多積極意義,但是如果家長處理不恰當,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 那麼,高情商的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

1、允許孩子出錯,允許孩子說謊

當孩子在說謊的時候,父母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和孩子說謊究竟是出于好意還是惡意的,是出于有意還是無意的。

了解完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孩子。

2、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有說謊的表現時,不要對孩子說「你就是個說謊精」,或者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喜歡騙人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如果給孩子貼上喜歡說謊的標籤,孩子的內心會覺得非常的不被理解。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父母不再信任,那麼他說謊的行為就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說謊」。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個真正不誠實的人。

3、輕懲罰,重解釋

懲罰雖然能抑制孩子的撒謊行為,但不能根除孩子大腦中的行為范本。如果懲罰過于嚴厲,還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感。不過,也不是放任不管,我們可以 適當採用輕度的懲罰措施比如「行為帳本」,日常記錄孩子的良好行為與不良行為,並且用分數表示。

當孩子認真做家務後可以得10分,細心清洗玩具後可以得10分,如果有撒謊行為時扣20分,屬于精神懲罰。每當分數湊到100分時,父母可以適當給予孩子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

在輕度懲罰的同時,我們也別忘記「解釋原則」,「解釋原則」被譽為教育的暖心劑,即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撒謊、以及懲罰撒謊行為的理由。

兒童心理學家Ross Park發現,當父母給孩子做這番解釋後,孩子更願意聽,教育效果也會大幅提升。這大概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尊重。

4、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要讓孩子變得誠實,改掉說謊的毛病,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能夠換取孩子暫時的聽話,就會用一些承諾來誘惑孩子,但是事後卻不兌現。這樣對孩子說謊的行為,就會造成孩子說謊的毛病。

很多時候,只要父母對症處理,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一點都不難,沒有孩子天生愛說謊。

曾經看到過一個孩子寫過這麼一段話:當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不要說謊,然而,在你誠實之後,換來的不是對誠實的嘉獎,而依舊是嚴厲的責備和打罵,這個時候,我就不想誠實了。

真正被愛和安全感包圍的孩子,是不會用說謊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因為孩子們知道,就算自己不小心犯錯了,依然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而且也會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