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你怎麼養的女兒?」愛美是女孩的天性,它應該被引導,而不是被打壓

Wendy媽 2022/04/12 檢舉 我要評論

前段,李亞鵬剛因結婚產子登上熱搜,最近,女兒李嫣就因照片引發討論。

網友爆料,李嫣在自己的私人社交賬號發布這樣一組游玩照。

照片中的李嫣大方自信,身材姣好,大方展露身材,享受著南半球假日中的沙灘和陽光。

感慨的是,當初那個小姑娘,越長越有王菲的氣質了。

這組照片傳回國內,網友們不樂意了:

太成熟了,哪里像15歲孩子該有的形象?

才15歲就開始露,再大一些還不得全露。

十幾歲就玩性感,感覺不出美,搞出一股太妹風......

網友的評論,我不理解的是:

女孩在沙灘度假,不穿比基尼,難道要全身裹嚴實?

這難道不就是沙灘該穿的衣裳。

有些成年人自己眼里全是「顏色」,卻怪別人不單純。

圍繞李嫣的穿衣討論,這并不是第一次。

跟閨蜜參加慈善義賣時,李嫣發布了一張金色頭髮的照片。

人們指責她:「才多少歲就染頭髮,父母不管的嗎?」

但是李嫣很自信,并且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她自己也曾說過:

其實我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是完美的,那是因為我比較會打扮。

李嫣的做法其實很好理解,也就是青春期的女孩,對美產生認知,想要打扮自己。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它應該被引導,而不是被打壓。

01何必視愛美為洪水猛獸

與李嫣有類似遭遇的,還有黃多多。

身為黃磊的女兒,光環環繞的星二代,她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人們關注。

12歲時,多多就像所有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女孩一樣,萌發了對美的好奇心,她去打了耳洞,拍出來的照片有打扮的痕跡。

網上的聲音是這樣的:愛打扮的女孩,肯定學習不好。

13歲時,多多去染了頭髮,照片中的她,人生第一次嘗試了藍色,誰都看出這個女孩發自內心的開心。

但是網上又不樂意: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子,不要學壞了。

今年2月6日,多多16歲生日,她戴著黃金耳飾與項鏈,銀色眼線十分引人注目,活脫一個時髦女孩。

一直處于詬病中的黃多多并沒有成長為壞孩子,反而也越來越優秀。

不僅自己寫英文劇本,而且擔任主角;

英文水平不論翻譯和口語都十分優秀,和導演斯皮爾伯格交流全程無障礙,絲毫不怯場;

不僅自主設計芭比裙,鋼琴比賽也包攬各種大獎。

最近,黃多多又分享了自己導演、拍攝、剪輯的英文競選視訊。

多多不僅沒有因為愛美影響學習,反而變得快樂又自信,這背后離不開父母的肯定、信任、支持。

多多很幸運,她有一對開明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們經歷更多卻是這樣的故事。

女孩長到十多歲,漸漸產生愛美的萌芽,但是卻收到父母的嚴格打壓,視愛美為洪水猛獸。

十幾歲想去打扮,被父母攔著不許捯飭自己;

青春期想穿漂亮衣服,被父母壓著不讓出頭;

這樣的女孩,因為天性被壓抑、被打壓,很難真正地讓內在豐盈。

即使后來長大成人,身上也攜帶著深深地「不配得」感,即使后來有條件把自己打扮得再漂亮,也很難從容地自我肯定。

自我意識萌芽階段,被父母健康地信任和肯定,是一個孩子自信的來源。

02教育的本質,是引導

生活中還有一種父母,不讓自己的孩子愛美,也不讓別人愛美。

理由是:怕帶壞自己的孩子。

看似義正言辭,實則淺薄偏見。

前段時間,杭州陽春三月,春暖花開。

不管是下班路上,還是小區里,只要景觀不錯的地方,總能看到擺pose拍照的小姐姐。

最近,杭州有位業主給物業的投訴,引發大量討論。

「工作人員當眾幫網紅整理衣服,這些女孩有時連內衣都沒穿,露了個大背……」

「小區很多孩子跑來跑去的,我是害怕會帶壞孩子,對小朋友的影響真的不太好。

點開圖片前,我以為有多暴露呢。

點開圖片后沉默了。

姑娘就只是穿了一個吊帶連衣裙,難道穿吊帶裙已經不被允許了?

幸好物業最終沒有同意這麼離譜的建議:

拍照的姑娘,有些是租戶,有些是業主,在小區拍照是他們的權利,物業沒辦法阻止,如果帶了大型設備,我們會去阻攔,但他們拍照基本用的是手機和自拍桿或者單反等等。

與其擔心孩子被帶壞,不如好好教育,好好引導。

微博里有一個網友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親戚家的小孩,喜歡在抖音上看美女跳舞的視訊。

她就問孩子,你喜歡這樣的視訊嗎?

得到孩子肯定的答復,喜歡。

她首先肯定了孩子的喜歡,沒錯,看見美好的事物,我們首先該做的就是欣賞。

接下來又引導孩子:為什麼喜歡美女跳舞?

因為姐姐跳舞比較美,打扮也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這個小姐姐憑借自己的才藝和裝扮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長大也要發掘自我價值,做一個能為別人提供價值的人。

擔心男孩會被成熟審美帶壞,早點跟他們說明這只是審美的一種形式,可以接受,也可以反對,但前提是尊重。

好奇的天性被滿足的小孩,會有自己的獨立的價值觀。

03最好的教育,是順應孩子的天性

教育家朱光潛說過:

教育的功用在于順應人類求知、想好、愛美的天性,使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和的發展,以達到完美的生活。

很多家長會掉進另一個誤區:把順應孩子的天性等同于順著孩子的心意,完全滿足他們的任何要求。

順應不是放縱,而是在接納的前提下合理地引導。

《窗邊的小豆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豆豆因太過淘氣被原來的學校勸退,媽媽只好帶她去了一所特殊的學校——巴學園。

當校長第一次見到小豆豆時,校長讓她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第一次有大人愿意聽她講話,小豆豆太開心了,她想到哪里說到哪里,說的都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事情。

比如,上學路上的電車速度非常快,學校的樹上有個燕子窩;

整個過程中,校長始終保持對豆豆講話內容的興趣,不停地問她「后來呢」。

豆豆講了4個小時,校長也聽了4個小時。

也是在這個學校里,這個在別的學校被認為是「怪孩子」的豆豆,成為了后來的著名作家黑柳徹子。

順應的前提,是發自內心地接納和認可,只有發自內心地認可一個孩子,他才會接受你的影響,并且發生變化。

父母發自內心地接納你的孩子,孩子才會坦然地做自己。

04

導演張同道說:

「每個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他們應該有不同的成材方式和成長經歷。教育不是工廠鑄件,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生產模式。」

與其一味打壓,不如學會尊重和引導。

雖然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樣,但是教育的內核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愛。

童年被好好愛著的孩子,是一生強大和自信的來源;

父母帶給孩子第一個禮物,便是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天性,好好做自己。

正如周國平的一句話:

「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