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古今中外,上至統治階層下至平民百姓,不論男女還是老少,最普遍的願望大概就是能夠長壽。這個願望簡單而質樸,雖然世界上有著種種的挫折與磨難, 但是人生在世誰又沒有一點半點的苦痛,幸福與快樂往往是能大過悲傷,代替其成為我們最主要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希望能夠更久地存活于世,再多看看世界的美好。
而我國從古時候就一直在追求長生的「秘訣」,當今社會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秦始皇,與他開創中國皇帝、統一中原等成就同樣出名的,就是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曾派徐福前往東海尋「仙丹」。
一些觀點認為,正是因為這一行動,使得徐福來到了日本。 而根據日本相關史料記載,這一時期剛好是他們渡海而來的「天皇神族」的到來時期,如今的日本人或許有相當一部分是徐福帶去日本的中國古人的後輩。當然,他們最後也並沒有找到所謂的「長生不老藥」。
人類的極限壽命
千百年來,雖然歷代帝王或多或少都曾對長生有過追尋,但直到目前為止, 依然沒有人能夠尋找到可以長生不老,亦或是長壽的準確方法。
古代大多都是精通騙術的騙子以各種方法來欺瞞皇帝,用來保住性命甚至是騙取金錢權利,他們對于長生的「研究」方法就是煉製丹藥, 比如我國史書上向來雄才偉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精明了一世,中晚年卻沉迷于長生。
在當時, 一個叫做那邏邇娑婆寐的印度方士號稱自己已有兩百歲,可以煉製長生的丹藥,並給了唐太宗一份,唐太宗彼時病痛纏身,本就身體快不行了,于是信以為真,將丹藥吃了下去,卻並沒有奇效,反而死在了51歲。
看著這些正史記載中英明神武的古代帝王,或許任何一個皇帝曾獲得長生, 我們的世界可能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古代皇帝們就算是獲得長壽之藥,最多能活多少歲數,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呢?
由于現在是科技較為發達的現代社會, 我們將用三種科學的方式來從理論上分析人類的極限壽命,具體壽命因數據不明確、實驗不足等原因而不能獲得。
海夫利克極限
第一種方式是海夫利克極限,即一位叫做Leonard Hayflick,翻譯成中文為列奧那多·海夫利克的科學家在1965年提出的理論。
列奧那多·海夫利克在研究細胞的時候,發現細胞會不斷地分裂, 但這個分裂活動並非是永無止境的,而是會在某個次數以後不再分裂,甚至是死亡。
這個細胞分裂的基礎是在端粒之上,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端粒是解決人類衰老以及癌症等重要的關鍵點,而每一次的細胞分裂以後,染色體上如同帽子一樣的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直到它縮無可縮,細胞自然就無法再分裂, 因此端粒也被人們稱為是「生命時鐘」。
而在海夫利克極限裡,科學家表示人類細胞的端粒只能夠大概50次的細胞分裂,當超過了50次以後,細胞就會自動分泌出毒素,從而全部衰老死亡。
這就好比人類是一個由各個零件組成的機器, 作為零件的細胞在使用當中會產生必不可少的損耗和老化,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零件也一定會最終報廢。
按照人類體內細胞的平均分裂週期來看, 一次分裂大概需要花費2.4年,以細胞56次的分裂次數計算,2.4年與50次相乘,可以得到120歲,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出,在海夫利克極限理論的支持下,計算出的人類極限壽命是120歲。
同理, 科學家們還發現雞的細胞分裂次數大概是在25次,一次分裂的週期大概需要1.17年,則雞的極限壽命大概是30年。
值得一提的是, 美國的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雙胞胎雖然在長大後可能並不會居住在一起,但有著各自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區域,但他們卻會在相同的時間死于同樣的病因。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一個人的端粒越長就越能長壽,科學家們發現端粒雖然與壽命有一定的影響,卻不是唯一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周圍復雜的環境,比如疾病、不斷吸入污染氣體等等都可能會導致細胞提前迎來衰亡。
並且在科學家們的實驗中, 我們也發現遠比人類更加「短命」的白鼠端粒分明要比人類更長,平均壽命卻比我們低40倍。而端粒比人類還要短的宮頸癌細胞——海拉細胞卻能夠永生,從1951年開始到如今,分裂了大概2萬次左右。人類對于自身的研究還不算充足,或許要在很久以後, 我們才能得知更多關于端粒與壽命的關係。
巴風係數
第二種則是巴風係數,也叫做「壽命係數」,這是一位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巴風提出的理論。他在經過了長期的大量研究以後,認為動物,尤其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壽命都與它們的生命週期有著決定性的關聯。巴風係數的結論表示, 動物們的極限壽命都是生長期的5到7倍,同時也是它們性成熟期的8到10倍。
生長期指的是動物們生長到個體的完全成熟, 而性成熟只是指性腺、性器官以及副性徵發育完全,具備了正常繁衍後代的生育能力。
比如說人類, 通常來說男性的平均性成熟期是在12到15歲,女性則是11到14歲,並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城市和農村的青少年性成熟期都在逐漸提前。
男性的生長期是在20到22歲左右,女性則更加晚,大概是在25歲才發育完全。那麼按照巴風係數的理論,人類的壽命則是在100歲到175歲之間,極限壽命取最大值, 為175歲。根據這個演算法,貓的生長期大概是1.5年,那麼它的極限壽命則為10年,狗的生長期是2年,極限壽命為14年。
然而事實上,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往往並不高,距離現在越遠的平均年齡也就越低, 新中國成立前的我國大概平均年齡區間才只有40歲左右,甚至直到現在各個國家的平均壽命也根本不到巴風係數所提出的「自然壽命」。
當然,古代常年發生戰爭,階級制度的壓迫也使得廣大的貧苦百姓難以果腹,每日汲汲于生存,勞累與外界因素下自然而然就會早死, 反而是統治階層安于享樂的「貴族」能夠獲得長久一些。
關于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巴風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如今人類的平均壽命之所以這麼短,可能是因為多種原因,比如運動量不足、消化能力的退化、生活方式的懶散等等,這些都是導致人類平均年齡不高的部分原因。
同時巴風還表示,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習慣, 擁有較好的心理狀態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很大可能能夠達到人類的自然壽命,即100歲到175歲。
生命週期演算法
第三種名為生命週期演算法,它是由俄羅斯兩位科學家——莫爾斯基與庫茲明所發現的演算法,他們在對人類基因庫進行了大量研究以後,發現人類的生長週期剛好就是15.15的倍數。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的生命週期大概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誕生期,即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孕育的時間,正常來說可以認為這個時期共有266天。
第二個時期則是上一個時期的15.15倍,我們可以用266天與15.15倍相乘,大概可以得到11年,也就是我們從出生到11歲這一段時間就是第二個時期,而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11歲正好是我們體質最弱的一年。
同理,想要知道人類的極限壽命,就可以用第二時期的11年再與15.15倍相乘,得到大約167歲, 167歲便是我們人類的極限壽命了。
最長壽的人
從上面的三種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科學家們關于人類極限壽命的理論都有著各自的解釋, 既有120歲,也有167歲和175歲。
事實上,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中, 除了帶有神話色彩相傳活了八百歲的彭祖以外,最長壽的大概還要屬陳俊,他生于西元881年的唐朝,一直到西元1324年的元朝才去世,一共活了443歲。
當然,古代傳說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不實和誇大的成分, 現代有較為確切記載的則是我國新疆老人——阿麗米罕·色依提,她出生于1886年6月25日,經歷了清朝覆滅,在戰火紛飛的近代史下見證了中國的苦難史,最終在2021年12月16日于喀什離開人世,一共享年135歲。
阿麗米罕·色依提
但是由于當時我國戶籍制度的不完善,國際上並未承認阿麗米罕·色依提的身份,在2021年裡,吉尼斯世界紀錄中認定的最長壽老人是一位名叫田中力子的日本老人,她生于1903年1月2日,到了2022年1月2日已經119歲。如今阿麗米罕·色依提已經去世, 田中力子的119歲的在世高齡也總算真的算得上是全球最長壽了的。
田中力子
而我們普通人如果想要長久地活下去, 最必要的就是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一定要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即使不會如同上文的長壽老人一般有著一百多歲的高夀,也會在晚年健健康康,少病少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