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家庭的孩子,一般專注力都很差,中的趕緊改,當心上國小後成績差

Wendy媽 2023/07/24 檢舉 我要評論

有一次,我到一朋友家做客,我留意到了一個這樣的細節:

朋友家2歲多的小女兒在客廳的地板上玩芭比娃娃,給芭比穿衣服、梳頭發時,孩子的奶奶總是不停地「照顧」

老太太在旁邊一會給孩子喝水,一會給孩子遞蘋果,一會又要給孩子擦汗……僅僅10分鐘,孩子已經數次被打斷……沒多久,小女孩丟下了玩具,跑去開電視。

朋友在一旁抱怨女兒「是一隻丟了芝麻也丟了西瓜的猴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待上一會兒。」

當老太太走開時,我悄悄地問朋友:「當你在工作時,如果有人一會喂你喝水,一會叫你吃東西,一會幫你擦汗……你會不會感覺被打攪?時間長了,你或許就會習慣了不專注了。」朋友看著我,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事實上,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會讓孩子的專注力變得糟糕。

01

一次性讓寶寶玩多種玩具

生活中,寶寶想玩玩具的時候,一些父母會一次性拋給他們很多種玩具,覺得玩具多了,他們玩起來會更開心。但是,小寶寶本身專注力就差,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同時給他們太多的玩具。玩的過程中,寶寶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去挑選,最終就會導致每個玩具玩的時間都不長。這樣一來,就會破壞他們玩某個玩具時的專注力,所以媽媽可千萬不要再這樣做了。

此外,寶寶專注力不好除了媽媽讓他玩太多玩具外,還可能是體內缺鋅導致。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些高鋅食物,也可以讓他們喝一些補鋅液。補鋅液中鋅的含量高,原料也都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不添加甜味劑這些成分,不僅補鋅效果好,而且也不會刺激寶寶嬌嫩的腸胃,吸收效果更好。

02

父母對孩子頻繁「關心」。

瑪利亞.蒙台梭利說,當成人粗暴地打斷兒童的思維或企圖分他的心時,就可能阻礙這種內部的艱苦工作。常見地,當孩子專注地玩耍時,大人總是打斷他們,或許教他們怎麼玩,或許讓他們做別的事情,或許與孩子分享什麼有趣的事,或許讓孩子喝水吃東西……總之,他們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待著。

小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短,如果孩子在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時,父母總是在旁邊打擾,頻繁地打斷孩子,孩子就會習慣更短的專注力,所以便出現了很多軀幹發育得很好的孩子,專注力卻比同齡孩子差很多。

「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父母需要幫助孩子養成專一的做事習慣,至少也要給他們提供這樣的環境。相反,大人經常打斷,不僅讓孩子變得「粘人」,還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識:我自己玩不行,需要大人在一旁陪。

03

讓電子產品看護孩子

有些父母工作忙碌,沒時間陪孩子玩耍;有些父母嫌孩子麻煩,不願意陪孩子玩, 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他們把孩子交給電子產品,又是電視,又是手機,讓孩子看的不亦樂乎。結果孩子太小自製力太差,很快就沉迷在這些電子產品中,他們的專注力明顯下降,以後不管是參與活動,玩玩具還是學習,都很難專注的進行。

04

父母總給孩子施加壓力。

韓國學習心理治療師樸民根在一部叫《沒有不會學習的孩子》EBS紀錄片裡提到,孩子大腦部位有個系統叫「網狀啟動系統」,能使孩子集中精力。但當孩子在學習時被父母強迫過多,孩子感受到較大的壓力,這個網狀啟動系統的功能便下降,孩子的專注力容易分散。

另外,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常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即使父母沒有把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身上的壓力,從而導致他們大腦的前額葉皮質的發育受阻。而前額葉皮質發育不夠成熟,是孩子專注力差的生理原因。

所以,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大,無論是來自學習的壓力還是被老師、父母施加的壓力,都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專注力變差。

孩子專注力差,可能是正常的

專注力,又稱 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它和大動作的發育一樣, 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之一,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越來越好。其實準確來說, 孩子專注力的發展和大腦的發育有關,因為孩子的專注力和執行功能的發展密不可分。而執行功能則受到前額葉皮質的控制,是大腦中發育成熟最晚的幾個部分之一,只有大腦逐漸發育成熟以後,孩子的執行功能才能隨之發展,相應地,專注力才會有所提升。

所以說,孩子專注力差很可能是正常的,畢竟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不僅無法跟大腦發育已經成熟的大人比,也不能跟比自己大一些,大腦發育相對成熟的大孩子對比。對此,父母應該明確孩子專注力的發展規律,別再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或者盲目跟別家孩子對比。

根據心理學研究資料發現,正常情況下,孩子專注力(注意力)發展的標準如下:

3歲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5分鐘左右4歲孩子,注意力可以達到10分鐘左右5-7歲孩子,注意力大約是15分鐘8-10歲孩子,注意力大約是20分鐘11-12歲孩子,注意力大約是25分鐘13-15歲孩子,注意力大約是30分鐘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或者差不多,那麼孩子的專注力比較正常,父母不需要太擔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孩子專注力的保護即可;如果孩子的專注力遠低於這個標準,則代表孩子的注意力比較差,父母和老師應該及時給與幫助,讓孩子的專注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才行。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父母這樣做

想要孩子的專注力得到好的發展,父母可以從保護入手,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場所,讓孩子選擇喜歡的活動,不對孩子進行過多的干預,經常陪孩子外出走走,進行一些健康的運動,相信結果一定會出乎你的想像!

1.提供安靜的場所

孩子年紀小自控力差,很容易被一些巨大刺激的外物吸引,專注力一旦被轉移,很難再回來了。 這些刺激的外物包括:有趣的電視節目,吵鬧的聲音,好玩的電子遊戲等等。所以建議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比如看書學習時,室內儘量保持安靜,千萬不要製造太多噪音。

叮麻初中的時候,家裡從農村搬到縣城,說實話這裡的生活都挺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家裡隔音太差,父母習慣看電視聲音開得很大,我在臥室寫作業聽的一清二楚,注意力全被電視吸引走了,根本沒心思學習,結果不到半年,學習成績就直線下降了。

2.讓孩子自由選擇

為什麼孩子挖沙子時,能一遍一遍的重複玩很久?為什麼孩子看運作的挖掘機時,能目不轉睛的看好幾個小時?主要是 孩子對這些活動有興趣。專家們總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其實興趣也是提升專注力的最好方式。建議父母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不管是看起來髒兮兮的挖沙子,還是無聊的螞蟻搬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滿足孩子。

3.不過分干預孩子

​孩子安靜的做某一樣活動時,只要他們沒有提出要求,父母都不能去干預他們。比如孩子玩拼圖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錯誤的情況,只要他們沒有尋求幫助,父母再著急也不能干預;中午到了飯點孩子還在專心的堆積木,父母可以把孩子的食物準備好放在一邊,等孩子玩完再吃。有朋友表示這種行為會不會影響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長時間這樣做,確實會影響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對此父母可以觀察孩子的專注時間,調整遊戲的進程,比如孩子能夠專注的搭20分鐘積木,何不提前進行積木的遊戲呢?

4.經常帶孩子運動

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還能對專注力進行很好的保護與提升。因為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產生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的闕值,從而防止因為一點小刺激而過度興奮、轉移注意力的現象。當然,想要提高專注力,並非單單一種運動就可以實現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讓孩子多進行幾種運動,比如 平衡性運動、協調性運動和一些複雜的肢體運動

Wendy媽有話說:

研究表明,年紀越小的寶寶,對事情的專注力就越差,所以我們會看到他們好像對身邊的一切事情都特別好奇,都想去觸碰一下。不過,不用擔心,專注力是可以通過後天不斷培養的。比如,媽媽可以幫寶寶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或者讓他玩一些拼接積木,這些方法都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專注力。但是,媽媽也要注意以上這4種行為,很容易破壞寶寶的專注力,中了的可要儘早改!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