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不鍛煉都會肌肉發達,為什麼人類就不行?是基因被壓制?

网瘾少女 2022/02/26 檢舉 我要評論

當我們走進健身房的時候,總會有幾個肌肉發達的教練或者健身愛好者首先吸引住我們的注意力,甚至會憧憬起自己健身後種種炸裂身材。

然而想要獲得這種身材可謂是「道阻且長」,怎麼也得擼鐵+蛋白粉+科學指導一條龍服務,所以問教練如何才能擁有好身材,得到的回答可能簡單總結成兩個字:辦卡。

不過,比起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人類,陸地上的那些強壯的動物基本沒啥心思去關注自己的身材,相反它們的日常絕大多數時間都花費在了 吃飯和睡覺上。

像整日泡在水裡的河馬,偶爾會被大象欺負的犀牛,甚至人類的近親大猩猩,主食素食的它們沒有蛋白粉的加持,而且盡一切可能保存體力,結果看它們的身材,一個比一個強壯。

即便是大腹便便的河馬,奔跑起來最快都能達到 48公里/小時,什麼概念,秒殺博爾特。

而且有過健身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這飽滿的肌肉如果不保持頻繁的鍛煉的話,很容易 縮水、變肥,就算是健美達人,在非備賽期身材也會多多少少的走樣。

為什麼人類就不能像大猩猩這些動物一樣不靠鍛煉就能擁有強壯的身材呢?答案是可以的,最近出現的「大力士」就在 德國柏林

1999年,在德國的一家醫院裡一誕生了一名特殊的嬰兒,這名嬰兒在出生不久後就出現了抽搐症狀,醫生在對其進行檢查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這麼大的嬰兒骨骼甚至都還沒有發育硬朗,手臂和大腿卻已經生長出 明顯的肌肉,起初醫護人員還以為肌肉組織發生了病變,結果在嬰兒7個月大的時候,B超顯示這些均為健康的肌肉組織,唯一解釋的通的原因是這名嬰兒的肌肉提前開始發育了。

與想象中還不一樣的是,這名嬰兒的肌肉組織一直在超量發育,到他4歲半的時候,他的肌肉量已經是同齡孩子的 兩倍,體內脂肪只有一半的量,如此體格讓這名兒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與「可愛」掛不上鉤,除此之外,他兩條不算長的胳膊已經可以平舉3千克的啞鈴。

經過專家的基因測試,原來男孩的基因發生了突變,突變的DN[A·片]段被稱為 「myostatin(肌肉生長抑制素)」,這還是人類首次記錄在案的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肌肉迅速發育,由此也引出了「肌肉生長抑制素」這個概念。

肌肉生長抑制素,顧名思義是專門抑制肌肉生長的蛋白質,早在這名強壯男孩誕生的2年前,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就曾對這一基因做出過深入的研究,該研究團隊在一次偶然敲除了負責肌肉生長抑制素分泌的基因時,小鼠的肌肉變得非常的發達,這一理論一直停留在動物試驗階段,德國男孩的例子讓這一研究成果適用于人類身上。

該團隊的研究並沒有因此停止,在2007年,他們又發現了另一種與肌肉增長相關的蛋白質—— 卵泡抑素,這種蛋白質分泌量的提升能顯著地增加肌肉的增長量,在沒有肌肉生長抑制素的小鼠身上,再次通過基因工程改變卵泡抑素的分泌量,誕生的小鼠肌肉量再次翻番,體格機會是 正常小鼠的4倍

而專家對德國男孩父母的研究發現,男孩的母親體格非常突出,還曾是專業賽跑選手,男孩的三個舅舅力氣同樣很大,在對男孩母親進行基因測序的時候發現,她體內肌肉生長抑制素等位基因中,只有一個基因時突變無效的,而男孩的體內等位基因中,兩個基因均為無效,幾乎可以確認男孩 從父母雙方遺傳到了兩個無效基因

這說明什麼呢?肌肉生長抑制素可能符合 隱形遺傳規律,因此專家對這個男孩及男孩的家庭進行了保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在人類對動物的選育中, 比利時藍牛,無異于是極端中的極端,這種牛肌肉極端發達,成年公牛體重1200千克,母牛725千克,它們的肌肉就如同發泡劑一樣充斥在皮膚的下的每一寸空間裡,之所以會這樣,同樣是因為 肌肉生長抑制素

比利時藍牛原產于比利時,19世紀從英國引進短角牛進行雜交以提高比利時藍牛的含肉量,然而在一次雜交的後代中,出現了一頭肌肉極為發達的後代,這種變異牛肌肉增大並不是簡單地肌肉纖維增粗,而是肌肉纖維數量上的增加。

因而口感上會好不少,同時脂肪量低,深受市場喜愛,所以在後續的選育中被格外重視,肌肉生長抑制素缺失的性狀被穩定的保留了下來,也就形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比利時藍牛。

如果人類照著比利時藍牛的選育方式發展, 製造出肌肉戰士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肌肉不這麼誇張,小小的改變也可能會對許多運動造成決定性影響。

比利時藍牛的肌肉增大, 壞處要遠遠大于好處,因為肌肉過于膨大,小牛的出生完全依賴于剖腹產,同時還有面臨骨骼超負荷帶來的疾病,以及心肺功能問題,一身碩大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也是其他牛種遠遠趕不上的。

人類的體格之所以會被肌肉生長抑制素強烈壓制,也是因為能量的巨大消耗,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擁有了自然界獨一無二的智慧,作為代價,承載這些智慧的大腦成了人體能量消耗大戶。

儘管大腦 只占體重的2.5%,但是所消耗的能量 達到了20%,因為大腦的緣故,同體型的人類每天要比大猩猩攝入的熱量 多635大卡,比黑猩猩 多400大卡,如果在擁有一身肌肉,以人類早起狩獵和採集的原始生活方式,恐怕天敵還沒找上門,身體就因為多量的能量消耗垮掉了。

因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人類為了大腦將肌肉壓制住了

不過並不是說,肌肉生長抑制素就沒有繼續研究下去的價值,比如在一些肌肉萎縮的老人身上以及肌肉萎縮症患者身上,甚至在失重引起的肌肉衰弱的宇航員身上,破解肌肉生長的密碼無疑是一個福音。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